外帘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科举乡试、会试时在考场担任提调监试等事务的官员。
《明史·选举志二》:“试官入院,輒封钥内外门户。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参见“ 帘官 ”。
引证解释
⒈ 指科举乡试、会试时在考场担任提调监试等事务的官员。参见“帘官”。
引《明史·选举志二》:“试官入院,輒封钥内外门户。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外帘官的网络释义
外帘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外 | 五會 | 疑 | 泰合 | 去聲 | 泰 | 合口一等 | 泰 | 蟹 | nguad/nguay | ŋuɑi |
详细解释
名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名词
(1)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 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时嫁妆的總稱
箱簾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iam5(niâm) [潮州、饶平]liam5(liâm) [澄海]niang5(ni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管制,管理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