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设备

wài wéi shè bèi [wai wei she bei]
注音 ㄨㄞˋ ㄨㄟˊ ㄕㄜˋ ㄅㄟˋ

词语释义

外围设备即计算机系统中除主机外的其他设备。

外围设备造句

在零售领域,新的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将许多设备和外围设备引入到了商店中。
设备共享:可以访问共享的远程外围设备,例如远程访问结帐台的共享收据打印机。
由于删除了一些外围设备,所以还需要删除其输出端口映射到的外部端口连接;否则就会得到信号没有驱动程序的错误。
有时,一旦把使用其它外围设备所必需的总线逻辑和延迟时间考虑在内,那么快速而廉价的也可能变得昂贵。
当今世界,电视游戏经常被视为产生少年暴力的原因之一。令人感兴趣的是,第一台家庭游戏操纵台也将一杆轻型步枪作为其可选外围设备之一。
男人就像“蓝牙”,你在身边,他就处于连接状态。但你一走开,他就捜寻其他外围设备了!女人就像红太狼“狼牙”她们可以看到所有“猎物”,但却会选择最好的一个“灰太狼”!
数字电路由单片机和、键盘等外围设备组成。

汉字详情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
wéi [wei]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QS
四角: 6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英文翻译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shè [she]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M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HNE
四角: 377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

(2) 同本义

設,施陈也。——《说文》

钟鼓既设。——《诗·小雅·彤弓》

整设于门外。——《礼记·月令》。注:“陈也。”

规矩陈设。——《礼记·经解》

张乐设饮。——《战国策·秦策》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聊斋志异·促织》

设树险阻。——《淮南子·本经》

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陈设(摆设);设醮修禳(僧道为禳除灾祟而设的道场);设蓍(占卦。蓍:蓍草,古人常用其占卜);设弧(摆设木弓。表示生男);设帨(摆设佩巾。表示生女);设奠(陈设祭品,追悼亡者);设醴(设置甘美的醴酒。比喻礼遇贤士)

(4) 创立,建立,开创

权之所设。——《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注:“设,施也。”

设都于禹之绩。——《诗·商颂·殷武》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史记·货殖列传序》

(5) 又如:附设(附带设置);设令(施设律令);设位(立位,定位);设官(设置官职);设科(设立教授的学科;设置取士任官的科目);设帐(开馆教授门徒);设版(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敌);设险(在险要地方设置防御);设覆(设置伏兵)

(6) 筹划;秘密策划

设以攻宋。——《淮南子·修务》

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三国演义》

(7) 又如:设阱(设计陷害别人);想方设法;设谋(设定谋略);设计(算计;谋划);设局(设下骗局;安排圈套);设施(安排;措置);设处(筹划,安排)

(8) 拟设;设置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清· 黄宗羲《原君》

(9) 又如:设疑(提出疑问);设论(文体名。拟设问答来阐扬论述的意旨);设难(拟定问题铺设言辞,以困窘对方);设辩(拟设辩说);设言托意(拟设言语来寄寓心意)

(10) 施行,实现

各一则不设。——《吕氏春秋》

(11) 又如:设教(施行教化)

(12) 布置,部署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

(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设若;设使

形容词

(1) 完备

居处,兵卫甚设。——《史记·刺客列传》

(2) 大

益长裕而不设。——《易·系辞下》

英文翻译

build; establish;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宋本广韵

bèi [bei]
部首: 343
笔画: 8
五笔: T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EW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備( 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疲乏;困顿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动词

(1) 准备;预备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名词

(1) 设备;设施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副词

全部;完全;尽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prepare, ready, perfect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