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

wài zhài [ wai zhai]
繁体 外債
注音 ㄨㄞˋ ㄓ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外债 wàizhài

(1)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

偿还外债
external debt;loans from foreign countries;foreign loans

词语解释

  1.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亦指私人或单位向别人、其他单位借的债。

引证解释

⒈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亦指私人或单位向别人、其他单位借的债。

外债的国语词典

国家所负外国的债款。

外债的网络释义

外债

  • 外债是指一国对国外的负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包括一切对非当地居民以外国货币或当地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还责任的负债”。外债净额等于一国的外债总额,减去该国居民对非居民的全部债权 (即海外资产)。外债总额和外债净额反映的都是过去历年累积的对外债务,即外债的存量;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则反映每年外债的增减变动额,即外债的流量。
  • 外债造句

    这个故事中的岛屿是一个没有其他国家也没有外债的封闭系统。
    如果我有一个窝窝头就分你半个,如果我有半碗菜菜汤就分你半碗,如果我有一间破破房就分你半间,嘿嘿,如果我有一亿外债,也分你半亿哦。
    放宽对购汇提前偿还国内外汇贷款、外债转贷款及外债的限制。
    最后,从外债的“两重性”入手,尽可能给予这些外债客观的评价。
    为了支付防守费用,当时的地方政府便向外国投资者举借外债,并将上海的海关税收作为抵押。
    俄罗斯外债危机后的外债重组任务艰巨,解决外债问题,可以考虑以货抵债、以股抵债和外债资本化。
    听说你发财了,还还了所有的外债,那么在小学时候借我的半块橡皮也该还我了吧,加上这么多年的利息你应该还我个轮胎。
    流向东亚地区的资金净额大幅减少,尽管中国由于外债水平低,储备丰厚,经常帐户有盈余而仍然可以取得融资。
    近十年来,公司产值和利税一年一个新台阶,从未拖欠民工工资,无对外债务及担保情况发生等。
    此外,审计发现,国债发行与库款管理衔接不够;主权外债项目尚未建立规范透明的项目审批流程。
    第十八条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
    很多买房者搭进来的都是一辈子的积蓄,甚至举借外债,“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现实让他们走在一起开始维权。
    外债不再是悬在巴西头上的断头台的刀铡。
    香烟几时有,把酒赏音乐;身边小二小三陪,洗脚桑拿舞厅歇;开着洋车进私房,搓着麻将搂小姐;野花真比家花香,公款花完外债借;警车嘀嘀追得紧,手铐监牢嘴巴咧。
    这种声音虽然有些偏颇,却有一定市场,对此我们可要讲清楚、说明白,免除外债到底是不是中国在“穷大方”?这五个事实你得知道。
    爸!我们家现在还欠了多少外债?今年粮食也卖多少钱?听他们说,镇上粮站的收购价好象不高?
    日子虽过得艰难,但家里支出挑费都由巧儿做主,虽还有不少外债等着要还,可当下每月除去各项支出,总还能有几块钱的剩余存下来,这样就不愁外债还不上。
    中国免除外债不是“穷大方”新闻图集。
    凶煞渣男“外债你帮我还,否则我爱上你!”。
    在西征借款的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外债观。

    汉字详情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
    zhài [zha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MY
    五行:
    仓颉: OQMO
    四角: 25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2) 同本义

    债,债负也。——《说文新附》

    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论贵粟疏》

    (3) 又如:债壳子(负了一身债的穷官);债赖(债权人否认借债给他人);债累(负债;债务);债桩(比喻被债务包围的人);内债(国家向本国公民借的债);外债(国家向外国借的债);公债(国家向公民或向外国借的债);举债(借债);背债(欠债)

    (4) 喻指应兑现的事情或所造成的损失 。如:血债(残杀人民的罪行);几年没写书,对读者欠了一笔债

    动词

    (1) 借贷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2) 讨债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更往债。——《百喻经》

    (3) 租赁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英文翻译

    debt, loan, liabili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i3
    ◎ 潮州话:zê3

    宋本广韵

    外债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