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

xià wá [ xia wa]
注音 ㄒ一ㄚˋ ㄨㄚ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希伯来文的音译,一译厄娃

词语解释

  1. 希伯来文的音译,一译 厄娃 。

    《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 亚当 之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旧约》记神既以七日造天地,终乃摶埴为男子,名曰 亚当 ,已而病其寂也,復抽其肋为女子,是名 夏娃 ,皆居 伊甸 。”

引证解释

⒈ 希伯来文的音译,一译厄娃。《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亚当之妻。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旧约》记神既以七日造天地,终乃摶埴为男子,名曰亚当,已而病其寂也,復抽其肋为女子,是名夏娃,皆居伊甸。”

夏娃的国语词典

根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照自己肖像造就了一男一女,男的称为「亚当」,女的称为「夏娃」。为希伯来语Hawwah的音译。夏娃是从亚当身上取一根肋骨所形成的。二人都住在伊甸园中,因受蛇的哄诱,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从此知道羞耻之事,成为人类的祖先。也译作「厄娃」。

如:「双面夏娃」。

夏娃的网络释义

夏娃 (圣经人物)

  • 夏娃(英语:Eve),根据《圣经·旧约》记载,她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的女人,所以亚当对她说“我的骨中骨,我的肉中肉”。夏娃在亚伯拉罕诸教的创世神话中,被视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与丈夫亚当是人类的原祖父母。
  • 在《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二人住在伊甸园中,后来夏娃受“蛇”的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所结的禁果,也让亚当食用,二人遂被上帝发现并逐出了伊甸园。基督教神学家认为偷食禁果是人类犯下原罪以及其它一切罪恶的开端。
  • 夏娃的名字表示的是“生命”的概念,是生育能力的象征,是众生之母。
  • 夏娃的翻译

    英语: Eve (in Protestant versions of the Bible)​ (from Hebrew Ḥawwāh, probably via Cantonese
    德语: Eva (Eig, Pers)​
    法语: Ève

    夏娃造句

    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亲爱的,你就是那个我要用一生寻找,自己身上肋骨变的女孩。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的胸口会很疼,真的。我爱你!
    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亚当跟夏娃会啃苹果,绝不是因为苹果看起来很好吃。而是老是嚷嚷着千万不可以吃苹果却种了一大堆苹果树的顽皮上帝。
    自从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这个世界就在躁动中丰富多彩起来,男人和女人不知疲倦地上演着一幕幕各式各样的人间悲喜剧,或甜蜜或苦涩,或幸福或忧伤,使爱情的版本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经久不衰,难以捉摸、没有等式、更无定义。
    历史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女性形象也会在名为“时尚先锋”的走秀花车上展现,如夏娃、埃及艳后以及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美杜沙。
    在诺斯替派教义中,认为男人要感激女人给予他生命和知觉。夏娃在本性上是超越于亚当的。
    但是神给亚当和夏娃规定了一个禁令:“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
    “他们是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也是那草地上的两条蛇”。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可这三面夏娃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杜拉斯呢?杜拉斯自己说过我把真实当做神话。
    如果不能像亚当夏娃一样赤裸相见,一个伊甸园似的天堂不也成了浮云?
    在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女娲娘娘用黄土捏成的;西方则认为是上帝造出了亚当夏娃,生男育女,从此有了人类。
    此外,中国情趣用品中小渠道商也渐渐抬头,如亚当夏娃、伊甸园、人生缘、欢喜堂、桔色、七彩谷等。
    绿叶因为有了红花而完美,世界因为有个女性而美丽!所以感谢造物主的伟大,给我们那么可爱的“夏娃”。妇女节万岁,三八节愉快!
    像是从天堂发出的召唤声音:就这样罢了,那些尘世让你费解的还多着呢,现在还不明白正好,真正幸福的事也许就是不知其所以,要知道亚当夏娃就是偷吃了那让人聪明的禁果才被赶出伊甸园的。
    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他们就真正成了大地上无家可归的孤魂了。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你会在失乐园第十部看到夏娃说出了实际上是,同样的意见,当她向亚当解释,她需要和他分开工作的时候。
    一开始,夏娃以为,她在吃了禁果后,会得到智慧,但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的是,从绿色的禁果中所滴出来的,却是红色的血液。
    出生于蒲阪雷泽,被誉为中国之“亚当”和“夏娃”的伏羲与女娲,是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
    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们把亚当夏娃所犯的原罪,解释为他们之间的性举动,这个故事中,有些暗示,与这种解释,不谋而合。
    十诫的第一诫是夏娃叫亚当去吃苹果。

    汉字详情

    xià [xia]
    部首: 343
    笔画: 10
    五笔: DH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UHE
    四角: 1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形容词

    (1) 大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英文翻译

    summer; great, grand, bi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5 [台湾四县腔] ha5 [梅县腔] ha5 [海陆丰腔] ha6 [沙头角腔] ha5 [宝安腔] ha3 [东莞腔] ha5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4 [陆丰腔] ha6
    ◎ 潮州话:hê7 (hē)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
    [wa]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F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GG
    四角: 444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圭( guī)声。本义:美女)

    (2) 同本义

    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 吴有馆娃之宫。——《方言》二

    (3) 又如:娃姣(美女);娃馆(宫女的馆舍);娃儿(美貌女郎)

    (4) 小孩子;尤指仍在怀抱中的年幼孩子 。如:娃娃气(孩子气);娃子不哭奶不胀(没有外来麻烦,不会自寻烦恼)

    (5) 少女;姑娘

    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陆龟蒙《陌上桑》

    (6) 〈方〉∶某些幼小的动物 。如:鸡娃,狗娃

    (7) 旧时中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奴隶的称谓 。如:三滩娃子

    (8) 儿子或女儿。有亲昵意

    这该是德顺的娃吧?叫什么名?—— 水华、 王大化等《惯匪周子山》

    形容词

    (1) 圜深目的样子

    娃,圜深目貌。——《说文》

    (2) 字亦作眭

    眭,深目也。——《说文新附》

    (3) 美好

    吴、 楚之间谓好曰娃。——《说文》

    (4) 又如:娃鬟(美丽的发髻)

    英文翻译

    baby; doll; pretty girl

    方言集汇

    ◎ 粤语:waa1
    ◎ 客家话:[梅县腔] wa1 nga2 [陆丰腔] wa1 [客语拼音字汇] va1 [宝安腔] wa1 [客英字典] va1 [台湾四县腔] wa1 [海陆丰腔] wa1
    ◎ 潮州话:u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佳佳開平聲開口二等ʔaiqr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