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烈

zhuàng liè [zhuang lie]
繁体 壯烈
注音 ㄓㄨㄤˋ ㄌ一ㄝ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壮烈 zhuàngliè

(1) 豪壮激越

壮烈的牺牲
heroic;brave

词语解释

  1. 豪壮激越。

    《后汉书·袁绍传》:“ 配 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旧唐书·黄巢传》:“ 河中 节度使 王重荣 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 《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2. 壮盛。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3. 谓功业。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引证解释

⒈ 豪壮激越。

《后汉书·袁绍传》:“配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
《旧唐书·黄巢传》:“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龙友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⒉ 壮盛。

宋王安石《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⒊ 谓功业。

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壮烈的国语词典

轰轰烈烈。

如:「壮烈牺牲」。

壮烈的网络释义

壮烈

  • 壮烈,指豪壮激越;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见《后汉书·袁绍传》:“ 配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 壮烈造句

    在那场战斗中,九班的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了。
    硝烟散去了,壮烈牺牲的战士们羏膏湛碧,一个个眼里似乎还闪射着仇恨的光芒。
    烧焦的消防队员在熄灭的大火中被人们抬出,虽然他们壮烈牺牲,但是他们却永垂不朽。
    死,是对生的告别,或者永别,而对于这种告别,我们也只能选择舍生取义,而唾弃贪生怕死。因为,平庸的生,不如壮烈的死;痛苦的生,不如安乐的死;屈辱的生,不如尊严的
    他牺牲得那么壮烈,让大家扼腕叹息。
    牢房里响起革命者深沉壮烈的歌声。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勇敢无畏的挡住子弹,最后壮烈牺牲。
    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其所。
    人民壮烈的歌声豪迈的传到世界四方。
    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掩护主力,阻击日寇,最后弹尽粮绝,投江壮烈牺牲。
    人们永远怀念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战士。
    我们爱我们的老师,不仅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更因为他们蜡炬成灰的壮烈。
    七十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随枣会战中士兵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里投掷,作战之勇敢与牺牲之壮烈,笔难尽述。
    都是于深夜回想少壮当年征战沙场的壮烈场景,感叹年华不再。
    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壮烈献身。
    坚守阵地的五壮士在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的危急关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李将军在抗战中壮烈殉国。
    壮烈:少数不肯服从多数者,其伴侣是“牺牲”。
    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生如浮萍般卑微爱却苍穹般壮烈,我要为你爬上最险山巅走过最崎岖眷恋,一步一步穿越。

    汉字详情

    zhuàng [zhuang]
    部首: 329
    笔画: 6
    五笔: U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MG
    四角: 341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士,爿( 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 同本义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动词

    (1) 增强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qiāng)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名词

    (1) 壮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原作“僮”

    英文翻译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ng5

    宋本广韵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GQJO

    英文翻译

    fiery, violent, vehement, ar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