壎篪

xūn chí [ xun chi]
繁体 埙篪

词语释义

亦作'埙箎'。亦作'埙篪'。亦作'埙箎'。亦作'埙竾'。 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借指兄弟。

词语解释

  1. 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 王若虚 《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 吴苑 《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 秋瑾 《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2. 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 康御史 亦有疏与 冯 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3. 借指兄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

引证解释

亦作“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王若虚《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吴苑《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秋瑾《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康御史亦有疏与冯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借指兄弟。

宋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赵翼《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

壎篪的网络释义

埙篪

  • 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 汉字详情

    xūn [xun]
    部首: 334
    笔画: 17
    五笔: FTGO
    仓颉: GHGF
    四角: 42131

    英文翻译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1 [客英字典] hiun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1 [海陆丰腔] hiun1 [宝安腔] h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況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hyan/xvanxĭwɐn
    chí [chi]
    部首: 624
    笔画: 16
    五笔: TRHM
    五行:
    仓颉: HHYN
    四角: 88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虒( )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2) 同本义 。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如:篪埙(篪与埙。皆古乐器)

    (3) 泛指吹管乐器

    快马健儿,不知老妪吹篪。——《洛阳伽蓝记》

    英文翻译

    a bamboo flute with?eight holes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1 [客英字典]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1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