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衰绖

mò cuī dié [mo cui die]
繁体 墨衰絰
注音 ㄇㄛˋ ㄕㄨㄞ ㄉ一ㄝˊ

词语释义

黑色丧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 姜戎,子墨衰絰。”杜预 注:“晋文公 未葬,故 襄公 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 金,张浚 因荐 晧;吕颐浩 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 晧 方墨衰絰,颐浩 脱巾衣服之。”亦省作“墨絰”、“墨衰”。《宋书·王诞传》:“七年,以 诞 为 吴国 内史,母忧去职。高祖 征 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 固辞军号,墨絰从行。”《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 突厥 又寇 并州,时 元璹 在母丧,高祖 令墨絰充使招慰。”宋 苏轼《赐皇伯祖宗晟辞免起复恩命不允诏》:“夫要絰服事,出於 孔 门;墨衰从政,见於 鲁 史。”清 顾炎武《哭归高士》诗之一:“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

词语解释

  1. 黑色丧服。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 姜戎 ,子墨衰絰。” 杜预 注:“ 晋文公 未葬,故 襄公 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 金 , 张浚 因荐 晧 ; 吕颐浩 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 晧 方墨衰絰, 颐浩 脱巾衣服之。”亦省作“ 墨絰 ”、“ 墨衰 ”。《宋书·王诞传》:“七年,以 诞 为 吴国 内史,母忧去职。 高祖 征 刘毅 ,起为辅国将军, 诞 固辞军号,墨絰从行。”《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 突厥 又寇 并州 ,时 元璹 在母丧, 高祖 令墨絰充使招慰。” 宋 苏轼 《赐皇伯祖宗晟辞免起复恩命不允诏》:“夫要絰服事,出於 孔 门;墨衰从政,见於 鲁 史。”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之一:“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

引证解释

⒈ 黑色丧服。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
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金,张浚因荐晧 ; 吕颐浩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晧方墨衰絰, 颐浩脱巾衣服之。”
亦省作“墨絰”、“墨衰”。 《宋书·王诞传》:“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 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 诞固辞军号,墨絰从行。”
《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 高祖令墨絰充使招慰。”
宋苏轼《赐皇伯祖宗晟辞免起复恩命不允诏》:“夫要絰服事,出於孔门;墨衰从政,见於鲁史。”
清顾炎武《哭归高士》诗之一:“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

墨衰绖的网络释义

墨衰绖

  • mò cuī dié ㄇㄛˋ ㄕㄨㄞ ㄉㄧㄝ ˊ
  • 墨衰绖(墨衰絰)
  • 黑色丧服。
  • 汉字详情

    [mo]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LFO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WGFG
    四角: 6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形容词

    (1) 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ink;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宝安腔] met8 [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东莞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海陆丰腔] met8 [沙头角腔] miet8 [台湾四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
    shuāi,cuī [shuai,cui]
    部首: 623
    笔画: 10
    五笔: YKG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WM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cuī

    名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动词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shuāi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形容词

    (1) 衰老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英文翻译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s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i1 sui1 [沙头角腔] soi1 [陆丰腔] so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ui1 [梅县腔] soi1 sui1 [海陆丰腔] soi1 sui1 [东莞腔] soi1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oi1 [宝安腔] s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危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chrye/chweʧʰĭwe
    dié [d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GCF
    仓颉: VMMIG
    四角: 2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至声。本义: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 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

    绖,丧乎带也。——《说文》

    苴绖。——《仪礼·丧服》。注:“首绖,象缁布冠之缺项。”

    弁绖服。——《周礼·司服》

    子墨衰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绖带(服丧时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英文翻译

    white hempen cloth worn by mourners

    方言集汇

    ◎ 粤语:di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