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仞

qiáng rèn [ qiang ren]
繁体 牆仞
注音 ㄑ一ㄤˊ ㄖㄣˋ

词语释义

1.《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意谓孔子之才德不可企及,后因以"墙仞"喻贤者之门。

词语解释

  1.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意谓 孔子 之才德不可企及,后因以“墙仞”喻贤者之门。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绛启》:“伏自不窥墙仞,九年于兹。” 宋 苏轼 《贺孙枢密启》:“某限以郡符,阻趋墙仞。”

引证解释

⒈ 意谓孔子之才德不可企及,后因以“墙仞”喻贤者之门。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绛启》:“伏自不窥墙仞,九年于兹。”
宋苏轼《贺孙枢密启》:“某限以郡符,阻趋墙仞。”

墙仞的网络释义

墙仞

  • 墙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ánɡ rèn,出自《论语.子张》。
  • 汉字详情

    qiáng [qia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FUK
    五行:
    仓颉: GGCW
    四角: 4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英文翻译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宋本广韵

    rèn [ren]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VYY
    五行:
    仓颉: OSHI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刃声。本义: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2) 同本义

    仞,伸臂一寻八尺也。——《说文》

    (3) 按,诸说不一

    筑宫仞有三尺。——《礼记·祭义》

    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考工记·匠人》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夫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

    (4) 春秋时楚地名,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东

    子越自 石溪, 子贝自 仞以伐 庸。——《左传》

    (5) 用同“刃”。锋刃,借指刀剑之类的兵器

    仞,通作刃。——《正字通》

    动词

    (1) 测量深度

    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左传》

    (2) “认”的古字。

    (3) 承认

    公理者,犹云众所同仞之界域。——章炳麟《四惑论》

    (4) 通“认”。辨认 。如:仞识论(认识论)

    (5) 认为,当作

    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败。——《淮南子·人间》

    惟通州五代所置,向无郡名,政和末,始赐名 静海,史家遂误仞改州为郡矣。—— 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6) 通“忍”

    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墨子》

    形容词

    (1) 通“韧”。柔软而坚固

    巩用黄牛之革。——《易·革》。三国魏· 王弼注:“牛之革坚仞不可变也。”

    (2) 通“牣”。满,充满

    虚宫馆而勿仞。——司马相如《上林赋》

    充仞其中者。——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仞积(堆满)

    英文翻译

    ancient unit of measure (8 feet); 'fathom'

    方言集汇

    ◎ 粤语:jan6
    ◎ 客家话:[梅县腔] niun5 [宝安腔] ngiu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而振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njinh/rinnnʑ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