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mù zàng [ mu zang]
注音 ㄇㄨˋ ㄗ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墓葬 mùzàng

(1) 考古学术语。指坟墓

grave

词语解释

  1. 考古学上指坟墓。

    舒之梅 《珍贵的云梦秦简》:“只有出土物中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墓葬的断代才较有把握。” 侯仁之 《历史上的北京城》:“近年在 北京城 西南约四十公里的 琉璃河 附近,发现了 商 周 时期一个残存的古城遗址和一些重要墓葬。”

引证解释

⒈ 考古学上指坟墓。

舒之梅《珍贵的云梦秦简》:“只有出土物中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墓葬的断代才较有把握。”
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近年在北京城西南约四十公里的琉璃河附近,发现了商周时期一个残存的古城遗址和一些重要墓葬。”

墓葬的网络释义

墓葬

  • 墓葬俗称山坟,用来安置去世的人。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墓葬多有随葬品。
  • 墓葬造句

    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
    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丰富,是菏泽市考古史上发掘古墓葬之最。
    主要分布于西江流域的青铜器墓葬应是岭北越人南迁后的产物。
    砖铺墓道是目前全国已发表六朝墓葬资料中罕见的实例。
    因为李明知道前面有好长一段坡岭公路,那里的公路边上是一处很大的墓葬园。
    但是这个花冠却是有点稀窍,因为据专家们说它是被从古墓葬里转移出来后埋在菲利普亲王墓地附近的。
    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沿丝路的古遗址和古墓葬中发现了丰富的简牍和文书,包括汉文和多种西域古文字。
    湘献王陵墓与其生前所修王宫相距不过百米,这是明藩王墓葬中极为罕见的。
    崖墓,又称岩墓、仙人涧,是古代墓葬的一种构造形式,在山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遗址内有古城、佛寺、墓葬以及烽燧。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
    考查队还发掘出葬有数百件白骨的墓葬,相信在这个地区还能找到更多古波斯军队遗迹。
    近百年来,在海南岛、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北京、宁城等地发现了大量元代中国穆斯林墓葬石刻。
    令人惊异的是,暗黑泰坦萨格拉斯长期不为人知的墓葬也在其中的一个岛上。
    在丧葬方面,人死之后,墓葬是根据家族有规划地布置安排,每个家族都有相对固定的茔地。
    革命烈士墓葬群集,风景优美动人,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经以“群峰朝拱如骏奔”的佳句称赞其天然雄浑之势。
    如山东腾县墓葬中已出现了木椁,胶县龙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琀。
    此次发现的墓葬靠近双包山汉墓群。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夷,怎么会这样,根据汉代的墓葬制度,王候墓一般为三棺两椁,这里怎么就一副棺材啊。

    汉字详情

    [mu]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AJ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AKG
    四角: 44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grave, tomb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故去聲開口一等mumoh/muh
    zàng [zang]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GQA
    五行:
    仓颉: TMPT
    四角: 44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浪唐開去聲開口一等cangh/zanqts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