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埭

yàn dài [ yan dai]
注音 一ㄢˋ ㄉㄞˋ

词语释义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词语解释

  1.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旧唐书·宪宗纪上》:“乙丑,罢 江 淮 私堰埭二十二,从转运使奏也。”《宋史·河渠志四》:“帝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虽置堰埭,又歷 吕梁 滩磧之险,非可漕运,罢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 明 李日华 《紫桃轩又缀》云:‘ 唐 宋 时, 嘉 湖 地皆悬流,重重设堰埭,用牛挽船。’”

引证解释

⒈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旧唐书·宪宗纪上》:“乙丑,罢江淮私堰埭二十二,从转运使奏也。”
《宋史·河渠志四》:“帝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虽置堰埭,又歷吕梁滩磧之险,非可漕运,罢之。”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云:‘ 唐宋时, 嘉湖地皆悬流,重重设堰埭,用牛挽船。’”

堰埭的网络释义

堰埭

  • yàn dài
  •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 yandai
  • 堰埭
  • 汉字详情

    yàn [yan]
    部首: 334
    笔画: 12
    五笔: FAJV
    五行:
    仓颉: GSAV
    四角: 4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匽( yàn)声。本义:拦河坝)

    (2) 同本义

    东出千金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

    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广雅》

    长分桥西有千金堰。——《洛阳伽蓝记》

    (3) 又如:都江堰;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堰埭(截水的土堰);堰埭(壅水的土坝)

    (4) 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 。如:堰上塌了个小壑

    (5) 池塘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闻一多《荒村》

    (6) 又如:一口堰;满满的一堰水

    动词

    堵 ;挡

    堰,壅水也。——《说文》

    谁家能堰东流水?——唐· 卢照邻《行路难》

    英文翻译

    dam; embankment, dike, ba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n2
    ◎ 客家话:[梅县腔] jan3 [台湾四县腔] jen3 [客英字典] jen3 [海陆丰腔] ren3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东莞腔] jen5 [宝安腔] j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幰元開上聲開口三等qianx/iaanʔĭɐn
    dài [dai]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FVIY
    五行:
    仓颉: GLE
    四角: 451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堵水的土坝

    及到新城,策埭于城北。——《晋书·谢安传》

    (2) 又如:埭岸(堤岸);埭程(过堰钱。古时在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险阻处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埭,借以收税)

    英文翻译

    a dam, a jock; inclined plane on a canal, where boats can be hauled up or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d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梅县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tai1 [客英字典] ti5
    ◎ 潮州话:d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