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衣裳
词语释义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词语解释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引证解释
⒈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引《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王逸《机赋》:“帝轩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王充《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
亦省作“垂衣”、“垂裳”。 南朝陈徐陵《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高适《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杜光庭《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查慎行《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垂衣裳的网络释义
垂衣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yī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yì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详细解释cháng名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ang(1) ——用于“衣裳” (2) 另见 英文翻译clothes; skirt; beautiful
方言集汇◎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丰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