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成语辨析
垂涎三尺和“垂涎欲滴”;都形容嘴馋想吃;或见着别人的东西就眼红;垂涎三尺比“垂涎欲滴”语义重;程度深。“垂涎欲滴”多形容嘴馋想吃或眼红。
成语用法
垂涎三尺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
引证解释
⒈ 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
引叶君健《自由》十三:“这个孩子看见人家吃这些东西,总是馋得垂涎三尺。”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白眼狼对佃户钱明义那一亩地直流口水,对长工梁宝成那二分宅基更垂涎三尺。”
垂涎三尺的国语词典
口水流下三尺长。形容非常贪馋或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
如:「这件清代皇宫玉器,手工精致,令他垂涎三尺。」
垂涎三尺的网络释义
垂涎三尺
垂涎三尺的翻译
垂涎三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2) 同本义 涎,小儿唾也。——《三苍》 喷浪飞唌(涎)。——郭璞《江赋》 群犬垂涎。——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4) 粘液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素问》 动词 (1) 流口水 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红楼梦》 (2) 贪羡,贪图 主人涎我色,奸我,不从,则鞭挞之。——清· 袁枚《新齐谐》 (3) 又如:涎利(贪图利益) (4) 吐;流 。如:涎津溢(唾沫液);涎缕(吐丝) (5) 厚着脸皮;嬉皮笑脸 。如:涎邓邓(含攫取挑逗的样子);涎皮(嘻皮赖脸,厚脸皮);涎脸(厚脸皮;嬉皮笑脸) (6) 拖;伸 。如:涎着半条舌头的黄狗 形容词 (1) 呆滞 虔婆又吃了两杯酒,醉了,涎着醉眼说道:“他府里那些娘娘,不知怎样像画儿上画的美人!——《儒林外史》 (2) 又如:涎不痴的(傻乎乎) (3) 嬉笑貌 呸!好不识羞的涎脸!——《西厢记》 (4) 贪馋地盯视 。如:涎眼睛(贪婪的眼光);涎眉邓眼(用贪谗的眼光瞧人) 英文翻译saliva
方言集汇◎ 粤语:ji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2 (la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lan1) [东莞腔] jen2 [宝安腔] jen2 [客英字典] jen2 [梅县腔] lan1 jan2 ◎ 潮州话:嫣6(筵)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详细解释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three
方言集汇◎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详细解释chě名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2) 另见 chǐ名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形容词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英文翻译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方言集汇◎ 粤语:ce2 ce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k7 [陆丰腔] chak7 [梅县腔]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沙头角腔] c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iêh4/cioh4 cê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