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成语辨析
垂死挣扎和“困兽犹斗”、“负隅顽抗”;都有“身处绝境;还竭力挣扎”的意思。不同在于:它们各自特殊的含义不同;垂死挣扎为“垂死”;“负隅顽抗”为“凭险”;“困兽犹斗”为“被围”。垂死挣扎和“负隅顽抗”为直陈性的;“困兽犹斗”是比喻性的。而且垂死挣扎最为常用。
成语用法
垂死挣扎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最后的反抗。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最后的反抗。多含贬义。
引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七章:“炸成重伤的蒋子金,垂死挣扎地用手里的小剜刀去刺她的腿。”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七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垂死挣扎的国语词典
临死时的最后挣扎。
如:「他身受重伤,气息奄奄,正做垂死挣扎。」
垂死挣扎的网络释义
垂死挣扎
垂死挣扎 (成语)
垂死挣扎的翻译
垂死挣扎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die; dead; death
方言集汇◎ 粤语:sei2 si2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五旨
详细解释zhēng动词 (1) 撞;击 摐金挣玉,吐宫咽征。——前蜀· 贯休《长持经僧》 (2) 用力张开 你挣着口袋,我量与你么。——《陈州粜米》 (3) 另见 zhèng动词 (1) 用力摆脱 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西游记》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水浒传》 (2) 又如:挣开;挣不脱手 (3) 用力支撑 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水浒全传》 是有一个媳妇,赛过男子,尽挣得家住。——《初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挣持(勉强支持);挣扎(用力支撑或摆脱) (5) 用力 众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挣趱未办的工程。——《水浒全传》 (6) 又如:挣挫(勉力摆脱);挣脱(奋力摆脱);挣揣(用力获取);挣罗(用力追求);挣趱(勉力赶做) (7) 用力获取;赚取 昔年先父原没甚所遗,多亏我弟兄,挣得些小产业,只望弟兄相守到老,传至子侄等辈分析。——《醒世恒言》 (8) 又如:挣下基业;挣座(尽力争得;获取);挣多少钱;一个月挣七十块钱 (9) 修饰 梳裹箱儿里取明镜,把脸儿挣得光莹。——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0) 又如:挣额颅(修饰头面) (11) 发呆,发怔 庙倒没去得成,倒把俺婆婆气了个挣。——《醒世姻缘传》 瞥然一见如风的,有甚心情更待随喜?立挣了浑身森地!——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挣挣(发呆的样子);挣痴(发呆的样子) 形容词 (1) 漂亮 做为挣,百事抢,只少天衣,便是捻塑的观音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挣挞(漂亮;俊俏);挣四(漂亮的);挣达(漂亮);挣勤(漂亮的嫖客) (3) 另见 英文翻译strive, endeavor, struggle
方言集汇◎ 粤语:zaang6 zang1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zā
动词
(1)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2)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3) 编 。如:扎小辫儿
(4) 挽上,卷起来 。如: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5)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如: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6) 捉 。如: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7) 准备
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 密云县,与 宋江交锋。——《水浒传》
(8) 又如: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量词
(1)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如:一扎线;一扎麦子
(2) 另见
zhā
动词
(1) 刺;戳
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扎。——董解元《西厢记》
(2) 又如:扎艺(绣花);扎心(刺心。谓可恨,痛心);扎针;扎害(损害;坑害)
(3) 驻扎
扎下一个山寨。——《水浒传》
(4) 又如:扎火囤(预先设置圈套,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扎寨;扎寨夫人(压寨夫人)
(5) 装扮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醒世恒言》
(6) 又如:扎扮(装扮);扎作(打扮);扎括(方言。装扮);扎裹(打扮,装扮)
(7) 钻进去;向下用力 。如:扎落(迅速扑下);扑通一声,他扎进水里去了;扎猛子
(8) 张开,揸开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红楼梦》
(9) 又如:扎手舞脚(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扎煞(张开;伸张);扎撒(张开)
(10) 停止;堵塞 。如:扎住(停住;控制住);扎塞(堵塞)
(11) 另见
zhá
动词
(1) 同“札”。拔
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红楼梦》
(2) 又如:扎蹭(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3) 同“札”。书写
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弈。…其一笑曰:“幸托书达吾家。”许诺。即扎书付之。—— 宋· 米芾《鲁公仙迹记》
(4) 又如:扎付(官府的下行公文);扎费(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
(5) 用同“炸”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西游记》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海陆丰腔] zap7 zhap7 [客英字典] zap7 soi1 [台湾四县腔] zap7 [梅县腔] zap7 [宝安腔] zat7
◎ 潮州话:zab4(tsap)[澄海]zag4 ,zag4(ts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札 | 側八 | 莊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cret/traet | ʧæ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