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挣扎

chuí sǐ zhēng zhá [ chui si zheng zha]
繁体 垂死掙扎
注音 ㄔㄨㄟˊ ㄙˇ ㄓㄥ ㄓ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垂:接近,快要。接近死亡时的最后挣扎。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成语辨析

垂死挣扎和“困兽犹斗”、“负隅顽抗”;都有“身处绝境;还竭力挣扎”的意思。不同在于:它们各自特殊的含义不同;垂死挣扎为“垂死”;“负隅顽抗”为“凭险”;“困兽犹斗”为“被围”。垂死挣扎和“负隅顽抗”为直陈性的;“困兽犹斗”是比喻性的。而且垂死挣扎最为常用。

成语用法

垂死挣扎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最后的反抗。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最后的反抗。多含贬义。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七章:“炸成重伤的蒋子金,垂死挣扎地用手里的小剜刀去刺她的腿。”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七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

垂死挣扎的国语词典

临死时的最后挣扎。

如:「他身受重伤,气息奄奄,正做垂死挣扎。」

垂死挣扎的网络释义

垂死挣扎

  • 垂死挣扎:成语
  • 垂死挣扎:鬼姐姐小说
  • 垂死挣扎 (成语)

  • 垂死挣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ui si zheng zha,基本意思是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 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出自《艳阳天》、《迎春花》等文献。
  • 垂死挣扎的翻译

    日语: 頻死(ひんし)のあがき
    俄语: агóния

    垂死挣扎造句

    垂死挣扎的歹徒终于被警察叔叔制伏了。
    这时候,我看到他两眼露出垂死挣扎的凶光,心里不禁一颤。
    公牛已被刺了十多剑,但它还在进行垂死挣扎。
    被包围的一小股敌军垂死挣扎,疯狂扑下山来,但终于被全部歼灭。
    蛛网上的飞蛾扑动着翅膀还在做垂死挣扎。
    反动势力正在作垂死挣扎。
    这只狼正在作垂死挣扎。
    一切反动势力在他们行将灭亡的时候,总是要进行垂死挣扎的。
    敌人虽拼命作垂死挣扎,但最终也没能逃脱覆灭的下场。
    这魔戒是送给垂死挣扎的魔朵的礼物.
    在他的眼中,古月松乃是垂死挣扎,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因为我们的垂死挣扎而引至亚雷斯做出屠城这种暴举的话,那就实在太对不起殿下了。
    政府通过贴息贷款,规划如旧车换现金,或是提供公共建设工程来支持垂死挣扎的公司。
    今夜的这条夜航船,离岸不远,却仿佛永远都靠不回岸。有时候,我们越接近真相,越垂死挣扎得有些可怜。自由极光。
    不要再睡觉了,赶快起床吧,闹钟都想过好几次了,不要再做垂死挣扎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虽然被窝里很暖和,但是拿到工资心里才会温暖啊,整装待发,准备上班吧。祝你工作顺利。
    我这么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原因,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避免引起“捞稻草、垂死挣扎”的再打击。
    接下来考验雷德尔坚定意志的是战争快要结束前那些垂死挣扎的日子,德国海军士兵拒绝接受命令出海作战。
    如今千呼万唤,终于将要转正,可是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轨迹将被定型,想要改变,可无力改变,仿佛溺在水中垂死挣扎。
    曾世泽早已抢先一步,提竿甩线,一圈一圈地收轮,一面仔细提防收得太快崩了线,小心戒备鱼垂死挣扎脱了钩,一面向谢强求援“帮我拿网抄鱼。
    顶天立地的威容,已经不见,可在他脚下的信徒们,却祈祷他能保佑至尊魔龙,没有一个人发现,他在受苦,更没有一个人在为他担心,更没人想到,他正在垂死挣扎。

    汉字详情

    chuí [chui]
    部首: 334
    笔画: 8
    五笔: TGA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JTM
    四角: 2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chuí)声。本义:边疆)

    (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i]
    部首: 406
    笔画: 6
    五笔: GQXB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

    die; dead; d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i2 si2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姊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isiix/syy
    zhèng,zhēng [zheng]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QVH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NSD
    四角: 57057

    详细解释

    zhēng

    动词

    (1) 撞;击

    摐金挣玉,吐宫咽征。——前蜀· 贯休《长持经僧》

    (2) 用力张开

    你挣着口袋,我量与你么。——《陈州粜米》

    (3) 另见 zhèng

    zhèng

    动词

    (1) 用力摆脱

    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西游记》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水浒传》

    (2) 又如:挣开;挣不脱手

    (3) 用力支撑

    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水浒全传》

    是有一个媳妇,赛过男子,尽挣得家住。——《初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挣持(勉强支持);挣扎(用力支撑或摆脱)

    (5) 用力

    众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挣趱未办的工程。——《水浒全传》

    (6) 又如:挣挫(勉力摆脱);挣脱(奋力摆脱);挣揣(用力获取);挣罗(用力追求);挣趱(勉力赶做)

    (7) 用力获取;赚取

    昔年先父原没甚所遗,多亏我弟兄,挣得些小产业,只望弟兄相守到老,传至子侄等辈分析。——《醒世恒言》

    (8) 又如:挣下基业;挣座(尽力争得;获取);挣多少钱;一个月挣七十块钱

    (9) 修饰

    梳裹箱儿里取明镜,把脸儿挣得光莹。——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0) 又如:挣额颅(修饰头面)

    (11) 发呆,发怔

    庙倒没去得成,倒把俺婆婆气了个挣。——《醒世姻缘传》

    瞥然一见如风的,有甚心情更待随喜?立挣了浑身森地!——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挣挣(发呆的样子);挣痴(发呆的样子)

    形容词

    (1) 漂亮

    做为挣,百事抢,只少天衣,便是捻塑的观音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挣挞(漂亮;俊俏);挣四(漂亮的);挣达(漂亮);挣勤(漂亮的嫖客)

    (3) 另见 zhēng

    英文翻译

    strive, endeavor, struggl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g6 zang1

    宋本广韵

    zā,zhā,zhá [za,zha]
    部首: 330
    笔画: 4
    五笔: R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U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2)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3) 编 。如:扎小辫儿

    (4) 挽上,卷起来 。如: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5)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如: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6) 捉 。如: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7) 准备

    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 密云县,与 宋江交锋。——《水浒传》

    (8) 又如: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量词

    (1)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如:一扎线;一扎麦子

    (2) 另见 zhā;zhá

    zhā

    动词

    (1) 刺;戳

    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扎。——董解元《西厢记》

    (2) 又如:扎艺(绣花);扎心(刺心。谓可恨,痛心);扎针;扎害(损害;坑害)

    (3) 驻扎

    扎下一个山寨。——《水浒传》

    (4) 又如:扎火囤(预先设置圈套,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扎寨;扎寨夫人(压寨夫人)

    (5) 装扮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醒世恒言》

    (6) 又如:扎扮(装扮);扎作(打扮);扎括(方言。装扮);扎裹(打扮,装扮)

    (7) 钻进去;向下用力 。如:扎落(迅速扑下);扑通一声,他扎进水里去了;扎猛子

    (8) 张开,揸开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红楼梦》

    (9) 又如:扎手舞脚(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扎煞(张开;伸张);扎撒(张开)

    (10) 停止;堵塞 。如:扎住(停住;控制住);扎塞(堵塞)

    (11) 另见 zā;zhá

    zhá

    动词

    (1) 同“札”。拔

    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红楼梦》

    (2) 又如:扎蹭(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3) 同“札”。书写

    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弈。…其一笑曰:“幸托书达吾家。”许诺。即扎书付之。—— 宋· 米芾《鲁公仙迹记》

    (4) 又如:扎付(官府的下行公文);扎费(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

    (5) 用同“炸”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西游记》

    (6) 另见 zā;zhā

    英文翻译

    pull up; pierce; struggle f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海陆丰腔] zap7 zhap7 [客英字典] zap7 soi1 [台湾四县腔] zap7 [梅县腔] zap7 [宝安腔] zat7
    ◎ 潮州话:zab4(tsap)[澄海]zag4 ,zag4(ts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八鎋開入聲開口二等cret/traetʧæ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