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 kun shou you dou]
繁体 困獸猶鬥
注音 ㄎㄨㄣˋ ㄕㄡˋ 一ㄡˊ ㄉ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困兽犹斗 kùnshòu-yóudòu

(1) 虽然陷于困顿,亦争斗抵抗不休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左传》
a cornered beast will still fight;even a trapped beast struggle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成语辨析

困兽犹斗和“垂死挣扎”、“负隅顽抗”;都有“身处绝境”;还竭力挣扎的意思。不同在于:困兽犹斗重在“困”字;“垂死挣扎”重在“垂死”;“负隅顽抗”重在“负隅”;它们各自所含特殊意义不同。

成语用法

困兽犹斗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今多含贬义。

《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鬭,况人乎?”
《旧唐书·张孝忠传》:“然恒州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鬭,缓之必翻然改图。”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二十:“尼布士以困兽犹鬭之势,抵抗颇力。”
郭沫若《蜩螗集·颂苏联红军》:“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无条件投降’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

困兽犹斗的国语词典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

困兽犹斗的网络释义

困兽犹斗

  • 困兽犹斗,读音kùn shòu yóu dòu,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搏斗。比喻身处绝境仍要拼命抵抗。
  • 困兽犹斗的翻译

    俄语: загнанный зверь отбивается

    困兽犹斗造句

    虽然敌方剩下的只是残兵败将,但是困兽犹斗,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
    虽然剩下的是残兵败将,但是困兽犹斗,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我们要提防敌人困兽犹斗的反击,一点也不可松懈。
    虽然敌人感到风声鹤唳,但仍然困兽犹斗,尚有一些战斗力。
    困兽犹斗,你与其把他逼上绝路,不如给他留点退路吧!
    溃败的敌军还在困兽犹斗。
    在铁证面前,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还要抵赖,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你快快投降吧!别再困兽犹斗了!
    今日虽然陷入苦战,但是困兽犹斗,我们怎可轻言投降?
    我们要提防敌人困兽犹斗的反击,一点也不可鬆懈。
    虽然罪犯已落入我们的圈套,然而困兽犹斗,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
    这批黑帮份子困兽犹斗地顽强抵抗,让警方感到十分棘手。
    敌人虽然已经被包围了,但他们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
    这个歹徒困兽犹斗,与警察经历一番对峙后,才终于束手就擒。
    你不知道困兽犹斗吗?为什么这样麻痹大意?
    但是欧阳淼却大意了,俗话说困兽犹斗、狗急跳墙更何况是餮蛛这样的怪物。
    就在生死攸关之际,马大龙还想困兽犹斗,奋起真气,大吼一声,妄图从石恶手上逃脱。
    所以当日本轰炸机从海上飞来的时分,那些战舰和驱逐舰只能困兽犹斗。
    退一步,天地宽。这就像下围棋,有块棋臭了,若尚未祸及全盘,与其困兽犹斗,愈下愈重,弄得不可收拾,不如暂搁一边,另辟战场,说不准弈到最后,那被围的臭棋变成伏兵,反败为胜呢。
    未免凌然困兽犹斗且背水一战反击二人,二人联名写密信给驻扎在离岛璃晓城中的凌然,劝他不如与他们联手对抗天晟朝廷,然三人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汉字详情

    kùn [k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5) 劳倦;疲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困约(困顿贫乏);困耗(困顿衰败);困腾腾(困倦无神的样子);困恹恹(憔悴,没精神)

    (7) 急难、危难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数十伶人困之。——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又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于心。——《孟子·告子下》

    困于雨。——清· 周容《竽老人传》

    酒困路长。——宋· 苏轼《浣溪沙》

    致此疾困。——《明史》

    (3) 又如:困兽(被围捕的野兽);困踬(受挫,失败);困斗(被人围困的野兽,仍然极力抵抗,作最后的挣扎);困蒙(为蒙昧无知所困扰)

    (4) 阻碍

    困于石,据于蒺藜。——《易·困》

    (5) 穷尽

    樱花落尽春将困。——南唐· 李煜《谢新恩》

    动词

    (1) 睡

    忽昏困如梦。——宋· 王定国《甲申杂录》

    (2) 又如:困头(想睡的时刻);困到头忽里(方言。一觉未醒。忽:睡一觉为一忽);困到长忽里(方言。死去);困梦头里弗曾想着(方言。竟想不到)

    (3) 疲倦欲睡

    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英文翻译

    to surround, beseige; to be surrounded; diffi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n5 [沙头角腔] kun5 [陆丰腔] kun5 [梅县腔] kun5 [台湾四县腔] kun5 [客英字典] kwun5 [东莞腔] kun5 [客语拼音字汇] kun4 vun4 [宝安腔] k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悶去聲合口一等khuonh/quonnkʰuən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

    yóu [you]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DN
    五行:
    仓颉: KHIKU
    四角: 4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动词

    (1) 如同。好比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副词

    (1) 还;仍然 。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如:犹薄;犹厚

    英文翻译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宋本广韵

    dǒu,dòu [dou]
    部首: 407
    笔画: 4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
    四角: 34000

    详细解释

    dǒu

    名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形容词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副词

    (1) 陡然,突然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动词

    (1) 通“抖”。抖动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dòu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英文翻译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u3 [梅县腔] deu3 [宝安腔] diu3 [东莞腔] deu3 deu5 [台湾四县腔] deu3 [客英字典] deu5 [沙头角腔] deu3 [客语拼音字汇] deu3 diu3 [陆丰腔] deu3
    ◎ 潮州话:dau2 dou3 d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口上聲開口一等təutux/t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