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

kǎn ér jǐng [kanr jing]
繁体 坎兒井
注音 ㄎㄢˇ ㄦˊ ㄐ一ㄥ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坎儿井 kǎnrjǐng

(1) 新疆利用地下水的一种灌溉工程,古时候叫“井渠”。山坡到田地里挖一连串的井,井底相通,把山上的溶雪和地下水引来灌溉

Karez

词语解释

  1. 维吾尔语kariz(源于波斯语karez)的音译。

    新疆 一带的一种灌溉工程。从山坡上直到田地每隔二、三十米挖一竖井,再把井底挖通,连成暗沟,把山上溶化的雪水和地下水引来浇灌田地。 茅盾 《风景谈》:“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坎儿井哟,如颗颗银针,把荒野缝成了暖人的被衾。”

引证解释

⒈ 维吾尔语kariz(源于波斯语karez)的音译。 新疆一带的一种灌溉工程。从山坡上直到田地每隔二、三十米挖一竖井,再把井底挖通,连成暗沟,把山上溶化的雪水和地下水引来浇灌田地。

茅盾《风景谈》:“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
郭小川《西出阳关》诗:“坎儿井哟,如颗颗银针,把荒野缝成了暖人的被衾。”

坎儿井的国语词典

新疆一带因气候干旱而采行的一种灌溉工程。从山坡到田地挖成一连串的暗沟,将雪水渗透到地下水通向农田中,以供灌溉。

坎儿井的网络释义

坎儿井

  •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 坎儿井造句

    新疆的坎儿井,是古代维吾尔人根据新疆吐鲁番和哈密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创造的一项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由一组暗渠连接的竖井构成。
    此外,坎儿井常流水也并不见得就是一种浪费常流水可补充地下水。
    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
    戈壁看似缺水,然而分布较多的却是坎儿井,这是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将盐碱地变成肥沃的良田与果园。
    坎儿井一般由暗道、明渠、竖井和涝坝四部分组织。
    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
    于是外人称这里为蓝色绿洲,那里原有一个小淖尔,自有人居住以来,这个小淖尔越来越大,像一个坎儿井,水位不断升高,小淖尔已经向外流淌,……
    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针对研究区的现状,分析坎儿井衰减的原因,提出保护对策。
    坎儿井作为一项地下水利工程,具有高的人文价值。
    中国古代文献中坎儿井的概念:神话还是现实?
    早餐后,离开酒店,参观坎儿井。
    以哈密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坎儿井进行动态监测分析。
    近年来,随着土地不断开发、机井不断增加、地下水过度开采,坎儿井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上午游览瓜果飘香的沙漠绿洲-葡萄沟,参观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汉字详情

    kǎn [ka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QWY
    姓名学:
    仓颉: GNO
    四角: 471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2) 同本义

    坎,陷也。——《说文》

    坎者,陷也。——《易·序卦》

    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钁其城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凿地为坎。——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坎儿(道路不平。喻指麻烦,变故);坎止(遇险难而止);坎阱(陷阱);坎深(深渊);坎傺(住在土窟里)

    (4) 墓穴;墓坑

    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5) 通过自然的过程或用人工办法形成或堆成的土堤或土埂 。如:土坎儿;田坎儿

    (6) 八卦之一,代表水

    习坎,重险也。——《易·习坎》

    (7) 又如:坎离(八卦中的水和火);坎德(谦虚之德。《周易》以坎属水,水就下处卑下之地。故有此称谓)

    (8) 光学名词。坎德拉的简称

    动词

    (1) 掘坑,挖洞

    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新唐书·吴少诚传》

    (2) 又如:坎坛(古代挖地为坎,垒木为坛)。又指掘墓穴

    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痉之。——《周书》

    (3) 陷;陷落

    坎,陷也。——《易·说卦》

    (4) 又如:坎陷(塌陷)

    (5) 扣;戴

    随把网巾摘下,坎了浩然巾,穿了狐白皮袄,出去接待。——《醒世姻缘传》

    (6) 忧,恨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刘向《九叹·离世》

    (7) 又如:坎毒(愤恨);坎愁帽(犯愁,担忧);坎上愁帽(犯愁)

    英文翻译

    pit, hole; snare, trap; crisis

    方言集汇

    ◎ 粤语:ham1 ham2
    ◎ 客家话:[梅县腔] kam5 [东莞腔] kam3 [客英字典] kam3 [陆丰腔] kam3 [客语拼音字汇] kam1 [海陆丰腔] kam5 kam3 [台湾四县腔] kam5 kam3 [宝安腔] kam3 kam1
    ◎ 潮州话:戈庵2(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感上聲開口一等khomx/qoomkʰɒm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jǐng [jing]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J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T
    四角: 5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动词

    (1) 汲水于井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形容词

    形容整齐 。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英文翻译

    well, mine shaft, pi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2 z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ang3 [陆丰腔] ziang3 [沙头角腔] ziang3 [宝安腔] ziang3 [梅县腔] z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g3 [客英字典] ziang3 [东莞腔] ziang3 [台湾四县腔] ziang3
    ◎ 潮州话:zên2 (ché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子郢清開上聲開口三等ciengx/zie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