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

jūn shì [ jun shi]
繁体 均勢
注音 ㄐㄨㄣ ㄕˋ

词语释义

均势 jūnshì

(1) 力量相当;力量平衡的态势

保持均势
equilibrium

词语解释

  1. 力量相当。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昔 汉高 ……亲与 项羽 对争存亡,逮 羽 之死,哭临其丧,将以位尝侔尊,力尝均势。”

  2. 力量平衡的态势。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这或是跳舞矫作姿态时,或是乘橇下峻坡时,他不得不步步勉力自求保持身量之均势。” 茅盾 《子夜》十四:“早就在他心头牵着的五六条线之外,现在又添了一条,他觉得再没有精力去保持整个心的均势了。”

引证解释

⒈ 力量相当。

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昔汉高 ……亲与项羽对争存亡,逮羽之死,哭临其丧,将以位尝侔尊,力尝均势。”

⒉ 力量平衡的态势。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三:“这或是跳舞矫作姿态时,或是乘橇下峻坡时,他不得不步步勉力自求保持身量之均势。”
茅盾《子夜》十四:“早就在他心头牵着的五六条线之外,现在又添了一条,他觉得再没有精力去保持整个心的均势了。”

均势的国语词典

彼此保持相等的势力。

均势的网络释义

均势

  • 均势,指力量相当;力量平衡的态势。亦指两个或多个个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情况,可以应用于多种学科。
  • 公式为:p=p(h/l) 或 p= pcosβ
  • 均势造句

    要是不能保持均势,就不仅可能危及我们的自由,而且危及我们的生存本身。
    两人交手之间,不断的有碰撞产生的爆响,两人越打越快,全都是硬碰硬,谁也不退让一步,竟然形成了力均势敌的局面。
    梅特涅当年通过联合这三个君主国家,以形成一个与法兰西拥有“均势”的联盟。
    均势外交是伍廷芳采取的外交策略。
    通商以来,欧势东渐,条约不对等,我常处于被动地位,惟恃均势主义,支撑危局,介乎列强,中立不倚,以至于今,无地理、历史、人种之关系。
    在波斯对外交往的传统中,“第三方外交”的思维源远流长,即当波斯面临两大对立强敌争霸威胁时,引入第三方强国力量,进而在均势平衡中维持自身的生存。
    但它反映的是一种过时的世界秩序,那既不代表当今的全球均势,更不用说未来的了。
    明朝对付女真的一般策略,是尽力维持各部落的均势,防止其中某个部落成为独霸东北的势力。维持均势的手段,通常是对所有部落都公正地给予贸易优惠,同时将一个明朝官衔授给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让他作为临时领袖去维持和平。
    目前看上去,无论是北野,还是那黄金翼龙,似乎力均势敌。
    我,东方文,还有师父,我们三人如果都练成那北冥神功,再加上太师叔助阵,就算不能杀冲虚道长,至少也可与他力均势敌。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朝鲜王室闵妃引入俄国势力,使得日俄两国各据朝鲜一方,形成权力均势,皇室尚能苟安一时。
    双方各十多人的大战,似乎力均势敌,但是有可能会有变故啊。
    四强之战似乎并没有那么快就能出结果,除了岩峰和青魁已经胜出,其他的两组可就没这么快了,几乎成了力均势敌的局面,显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决出胜负。
    第一台王皓执白与好友阿罗尼扬对垒,一上来阿罗尼扬就加快了节奏,给王皓造成了一定压力,之后王皓果断弃兵,双方形成均势,最终握手言和。
    均势工作场所确切地说并不是新名词。
    而三大部落最终形成,彼此都不甘示弱,力均势敌之下,久久分不出胜负,人界也一直得不到最终的统一。
    看上去,这样白舒武成为与校长旗鼓相当力均势敌的辩论者。
    他们担心这会打破世界力量均势。
    在均势变得不利于我们时,我们不会听之任之。
    这最强的对决,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力均势敌,两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了重伤。

    汉字详情

    jūn [ju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Q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IM
    四角: 471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2) 同本义

    均,平也。——《说文》

    乃均土地。——《周礼·小司徒》

    土均。——《周礼·序官·均人》

    大夫不均。——《诗·小雅·北山》

    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盖均无贫。

    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

    霜露所均。——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有无不均。——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均壹(公平专一);均浃(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匀公平);均遍(均匀周遍);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4) 等同,相同

    德虽如舜,不免形均。——《荀子·君子》

    (5) 又如:均权(权势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敌(犹对等);均礼(行对等之礼)

    动词

    (1) 使…同样;平分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续资治通鉴》

    (2) 又如:均摊;均贫富

    (3) 调和,调节 。如:均两浙杂税;均和(调和,协调);均节(调节);均适(调节适应)

    (4) 衡量,比较

    均之二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均工(按日计酬)

    副词

    (1) 皆,都,全部

    均欲奋勇出城。——《广东军务记》

    均被火烧。

    (2) 又如:诸事均已办妥

    名词

    (1)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秉国之均。——《诗·小雅·节南山》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管子·七法》

    (2)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风俗通义·钟》

    辍舂哀国均。——《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

    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

    (3) 中国水名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4) 中国州名 。今为湖北省均县

    (5) 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英文翻译

    equal, even, fair; all, als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1 wan6
    ◎ 客家话:[宝安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陆丰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潮阳]gi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勻平聲合口三等kĭuĕnkjyn/kvin
    shì [shi]
    部首: 217
    笔画: 8
    五笔: RVY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IKS
    四角: 55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

    (2)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英文翻译

    power, force; tendency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