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慈

shèng cí [ sheng ci]
繁体 聖慈
注音 ㄕㄥˋ ㄘˊ

词语释义

圣明慈祥。旧时对皇帝或皇太后的谀称。

词语解释

  1. 圣明慈祥。旧时对皇帝或皇太后的谀称。

    《后汉书·孔融传》:“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六:“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慈。” 宋 岳飞 《奏乞会诸帅破敌状》:“欲乞圣慈令臣提军前去会合诸帅,同共掩击,兵力既合,必大成功。” 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训各赋》之二:“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

引证解释

⒈ 圣明慈祥。旧时对皇帝或皇太后的谀称。

《后汉书·孔融传》:“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
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六:“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慈。”
宋岳飞《奏乞会诸帅破敌状》:“欲乞圣慈令臣提军前去会合诸帅,同共掩击,兵力既合,必大成功。”
明徐渭《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训各赋》之二:“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

圣慈的网络释义

圣慈

  • 圣慈,汉语词汇,拼音为shènɡ cí,指圣明慈祥。
  • 汉字详情

    shèng [sheng]
    部首: 334
    笔画: 5
    五笔: 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
    四角: 7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圣寿节(皇帝诞辰纪念日);圣眷隆重(皇帝的深切关怀);圣驾(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圣鉴(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8) 刁钻;精灵、乖觉或敏锐、迅速之意 。如:圣觉(犹灵感);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

    名词

    (1) 精通一事,对某门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 。如:棋圣;诗圣

    (2) 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或圣或否。——《诗·小雅·小宛》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又如:圣曹(神圣之辈);圣贤(指神佛);圣讳(圣人的名讳);圣经(圣人的经典);圣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圣心(圣人的心怀);圣臣(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圣法、圣制(古代圣人的法则);圣则(圣人所定的法则);圣轨(圣人的规范);圣神(泛称古代的圣人)

    (4) 指传说中的神仙等 。如:圣诞(泛指神、仙、佛、菩萨的生日);圣贤爷(天上的神灵);圣姑(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圣女(贤慧而有德行的女子;女神)

    (5) 神通 。如:斗圣;显圣

    (6) 清酒的代称。亦泛指酒 古时称清酒为圣人,简称“圣”。如:圣贤

    (7) 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8) 又如:圣父(对太上皇的尊称指上帝);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圣帝(犹圣主、圣君);圣皇(对皇帝的尊称);圣国(称皇帝)

    英文翻译

    holy, sac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骨入聲合口一等kʰuətkhuot/quot
    [ci]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UX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VIP
    四角: 803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 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 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3)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4) 对父母孝敬奉养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5)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6)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形容词

    和气,善良 。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名词

    慈母的省称 。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英文翻译

    kind, charitable, benevo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2 [宝安腔] cu2 [客英字典] cih2 [台湾四县腔] cih2 [梅县腔] ze2 [海陆丰腔] cih2 [东莞腔] cu2 [陆丰腔] cih3 [沙头角腔] c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之平聲開口三等zi/dziodz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