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巴

gā bā,gā ba [ga ba,ga ba]
注音 ㄍㄚ ㄅㄚ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 gā bā ] :

形容东西折断的声音。


[ gā ba ] :

稠浓的液体或半固体干固了。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2. 方言。附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糨糊等。如:衣裳上还有粥嘎巴儿。

  3. 方言。黏的东西干后附在器物上。如:饭粒都嘎巴在锅底上了。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⒉ 方言。附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糨糊等。

如:衣裳上还有粥嘎巴儿。

⒊ 方言。黏的东西干后附在器物上。

如:饭粒都嘎巴在锅底上了。

嘎巴的国语词典

稠浓的液体或半固体干固了。

如:「胶水嘎巴不能用了。」

嘎巴的网络释义

嘎巴

  • 嘎巴,汉语词语,象声词,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或纸张清脆的响声
  • 嘎巴造句

    看多了嘎巴拉,也不会觉得怎么样。
    即使你的鼻涕嘎巴儿对你的健康无害,也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害,所以我建议你还是改嚼口香糖得了。
    “你说你干活是不是猫盖屎?擦完的镜子怎么还有嘎巴儿?眼睛长哪去了?”赵女士气得要命,她刻意不接茬。
    刷碗时候,用洗菜剩下的水,下次用的时候一抹晚上还常常挂着米粒儿嘎巴儿。
    有时候灶锅里是奶奶最拿手的贴饼子,奶奶就问我是不是想吃带“胡嘎巴”的?我当然高兴了,于是灶膛里的火力就要加大。
    他正闷头儿鼓捣着,冷不防,就觉得自己脑门子上嘎巴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嘣了一下,疼得他忍不住“哎呦”。
    架上火,这有一大瓦罐,什么玩意儿都有,糊饭嘎巴儿,烂白菜,烂菠菜,杂合菜,馊豆腐呀,一大锅咕嘟咕嘟……
    钱二婶的话嘎巴嘎巴,一点不让步,我被气得张口结舌,毫无招架的能力。
    沈落霞笑了笑,仪态万千地站起身,伸手按在了青瓷油灯上,一转灯座,就听脚底下藏着的绷簧嘎巴作响,紧闭的暗门瞬间开启。
    没人可以否认,灰姑娘的生活就是一大坨屎嘎巴。
    乐小天一边对陈源和卫凤娇狂喜地喊着,一边抓着一个拳头大的紫色果子狠狠地啃了一大口,嘎巴嘎巴地嚼着果肉,那张黑黪黪的小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她自己活得特别邋遢,甚至身上都是饭嘎巴儿,但是她特别有母性,爱孩子,对孩子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对这种人物形象我是特别熟悉的。
    母亲坐在屋里,眼瞎耳聋,嘎巴着问“哪个呀?”。
    老刘头左手握住脱臼的右胳膊,咬住了牙一软劲,嘎巴一下又把“环”上上了。
    你正在看的是嘎巴拉。它是用高僧的颅骨制成的藏传佛教法器。
    他们是彻底清洗,还是让四面留着干嘎巴儿?
    夜快来临了,‘夜明星稀,乌鹊南飞’曹孟德地诗便是这时的景啊,‘嘎巴。
    男的浑身变成尸体颜色,洁白的牙齿此时已变成跟狗牙似的,满嘴森呗,白辰毫不怀疑那口牙的杀伤力,咬上一口绝对能把自己手臂嘎巴脆。
    带蜜嘎巴儿的,软乎的!不过,一般卖烀白薯的,都没有卖烤白薯的吆喝起劲儿,大概是有些自惭形秽吧。
    新宾榆树乡往上的都督、岔路子以及嘎巴塞等村屯,多年来踏访考察,无一件兵器出现。

    汉字详情

    gā,gá,gǎ [ga]
    部首: 319
    笔画: 14
    五笔: KDHA
    五行:
    仓颉: RMUI
    四角: 61053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戛( 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2) 另见 gá;gǎ

    形容词

    (1)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 。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2) 脾气坏,乖僻 。也写作“玍”。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动词

    (1) 卡。夹在中间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2) 另见 gā;gá

    英文翻译

    sound of laughter; bad, malevo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aa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宝安腔] ga1 [海陆丰腔] k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黠鎋開入聲開口二等kret/kaetkæt
    [ba]
    部首: 333
    笔画: 4
    五笔: C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AU
    四角: 7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伯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pra/pe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