嗛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鼸鼠。
《大戴礼记·夏小正》:“田鼠者,嗛鼠也。” 孔广森 补注:“嗛鼠,即《尔雅》鼸鼠。 郭璞 曰:‘以颊里藏食。’”《尔雅·释兽》“鼸鼠” 清 郝懿行 义疏:“嗛与‘鼸’同。按,鼸鼠,即今香鼠。颊中藏食,如獼猴然。”
引证解释
⒈ 即鼸鼠。
引《大戴礼记·夏小正》:“田鼠者,嗛鼠也。”
孔广森补注:“嗛鼠,即《尔雅》鼸鼠。 郭璞曰:‘以颊里藏食。’”
《尔雅·释兽》“鼸鼠” 清郝懿行义疏:“嗛与‘鼸’同。按,鼸鼠,即今香鼠。颊中藏食,如獼猴然。”
嗛鼠的网络释义
嗛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iān
形容词
(1) 通“谦”。谦虚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思嗛约兮。——班固《东征赋》
嗛嗛之德。——《国语·晋语》
(2) 又如:嗛小(谦虚谨慎);嗛退(谦逊退让);嗛约(谦恭检束);嗛嗛(谦逊的样子)
(3) 另见
qiǎn
名词
(1) 猴鼠之类的颊囊
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2) 另见
xián
动词
(1) 用嘴含
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说文》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史记·外戚世家》
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史记·大宛列传》
(2) 怀恨
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高启《书博鸡者事》
形容词
(1) 歉收;不足
一谷不升谓之嗛。——《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满则虑嗛。——《荀子·仲尼》
今谷嗛未报。——《汉书·郊祀志》
(2) 通“谦”。谦虚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荀子·仲尼》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3) 满足;快意。通“慊”
由俗谓之,道尽嗛矣。——《荀子·解蔽》
齐桓公夜半不嗛。——《战国策·魏策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ap7 [台湾四县腔] kiap7 kiam1 [客英字典] kiap7 ham2 kiam1 [海陆丰腔] kiap7 ki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嗛 | 苦簟 | 溪 | 添 | 上聲 | 琰 | 開口四等 | 咸 | 添 | kʰiem | khemx/qee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jox/sj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