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嗔憤
注音
ㄔㄣ ㄈㄣˋ
词语释义
气愤;愤怒。
词语解释
气愤;愤怒。
明 徐渭 《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诗:“猛风增食肉,嗔愤易睢盱。”
引证解释
⒈ 气愤;愤怒。
引明徐渭《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诗:“猛风增食肉,嗔愤易睢盱。”
嗔愤的网络释义
嗔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 同本义。也作“謓”
謓,恚也。——《说文》
(3) 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 责怪;埋怨 。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 用同“謓”。睁大眼睛 。如:嗔目
英文翻译
be angry at, scold, rebuk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1 z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2 chin1 shim3 [宝安腔] ten2 [客英字典] tien2 [台湾四县腔] ti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海陆丰腔] tien2
◎ 潮州话:tiang5(thiâng) [潮州]tiêng5(thiêng) ,zing1(ching) [揭阳]zêng(cheng)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2 chin1 shim3 [宝安腔] ten2 [客英字典] tien2 [台湾四县腔] ti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海陆丰腔] tien2
◎ 潮州话:tiang5(thiâng) [潮州]tiêng5(thiêng) ,zing1(ching) [揭阳]zêng(ch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瞋 | 昌眞 | 昌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chjin/tcin | tɕʰĭĕ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