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譊

xuān náo [ xuan nao]
注音 ㄒㄨㄢ ㄋㄠˊ

词语释义

吵嚷。

词语解释

  1. 吵嚷。

    《魏书·高允传》:“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仪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尊赐银》:“﹝ 虚静 ﹞熟视其物曰:‘此白鑞耳,非我所获者。’喧譊不置,必欲讼之官府。”

  2. 吵嚷;喧闹。

    《晋书·庾纯传》:“临时諠譊,遂至荒越。”《南史·陈暄传》:“沉湎諠譊,过差非度。”

引证解释

⒈ 吵嚷。

《魏书·高允传》:“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仪式。”
宋何薳《春渚纪闻·天尊赐银》:“﹝虚静﹞熟视其物曰:‘此白鑞耳,非我所获者。’喧譊不置,必欲讼之官府。”
吵嚷;喧闹。 《晋书·庾纯传》:“临时諠譊,遂至荒越。”
《南史·陈暄传》:“沉湎諠譊,过差非度。”

汉字详情

xuān [xu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PGG
五行:
仓颉: RJMM
四角: 6301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2) 同本义

喧,大语也。——《玉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潜《饮酒》

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北周· 庚信《同州还》

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宋· 王安石《金山寺》

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陆游《喜雨》

(3) 又如:喧议(喧闹议论);喧埃(尘世的喧嚷);喧吓(喧哗恐吓);喧卑(喧闹低下);喧哄(喧闹)

(4) 显赫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礼记》

英文翻译

lively, noisy; clamor, talk loudly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梅县腔]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客英字典] sien1 [宝安腔] sen1 [海陆丰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陆丰腔] s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況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xĭwɐnhyan/xvan
náo [nao]
部首: 713
笔画: 19
五笔: YFFQ
仓颉: YRGGU
四角: 046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争辩;喧嚣

譊,恚呼也。从言,譊声。——《说文》

譊,鸣也。——《广雅》?

譊譊,喧也。——《后汉书·儒林传》注

里中一何譊譊。——古乐府《孤儿行》

(2) 通“挠”。挑逗

怒而譊之。——银雀山 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英文翻译

wrangling; to quarrel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au2 ngiau2 [客英字典] nau2 [海陆丰腔] nau2 ngiau2 [梅县腔] nau2
◎ 潮州话:n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交平聲開口二等nrau/neauɳ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