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舌

xiāo shé [ xiao she]
繁体 嘵舌
注音 ㄒ一ㄠ ㄕㄜˊ

词语释义

犹饶舌。唠叨;多嘴。

词语解释

  1. 犹饶舌。唠叨;多嘴。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青天白日》:“泥中人再为嘵舌,未甘陨谢;爨下材急不择音,敢布愚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阁下一定要纵容世兄,我也不必嘵舌,但看御史参起来,是坏你的官,是坏我的官?” 茅盾 《虹》七:“他们的哓舌,他们的疑忌,时时会来扰乱你的心境的平静。”

引证解释

⒈ 犹饶舌。唠叨;多嘴。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初集·青天白日》:“泥中人再为嘵舌,未甘陨谢;爨下材急不择音,敢布愚忱。”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阁下一定要纵容世兄,我也不必嘵舌,但看御史参起来,是坏你的官,是坏我的官?”
茅盾《虹》七:“他们的哓舌,他们的疑忌,时时会来扰乱你的心境的平静。”

哓舌的国语词典

多话,喋喋不休。

哓舌的网络释义

哓舌

  • 哓舌,读音为xiāo sh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唠叨;多嘴。
  •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ATQ
    五行:
    仓颉: RJPU
    四角: 65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恐惧 。如:哓呼(惊叫);哓哓(鸟雀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

    (2) 吵嚷 。如:哓詈(乱骂);哓呶(喧闹);哓聒(吵闹)

    (3) 争辩 。如:哓哓上陈(不断地上奏陈述);哓咋(犹言议论纷纷)

    (4) 话多 。如:哓舌(犹饶舌。唠叨;多嘴);哓论(喋喋絮说)

    英文翻译

    garrulous; disturbed; restl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iu1
    ◎ 潮州话:hiou1/hiao1 , ngiou5/ngiao5

    宋本广韵

    shé [she]
    部首: 614
    笔画: 6
    五笔: TD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JR
    四角: 2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英文翻译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s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t8 [陆丰腔] sat8 [台湾四县腔] sat7 set8 [客英字典] set8 [海陆丰腔] sat7 [梅县腔] shat8 [客语拼音字汇] sad6 sed6 [东莞腔] set8 [宝安腔] set8
    ◎ 潮州话:z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