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炮

yǎ pào [ ya pao]
繁体 啞炮
注音 一ㄚˇ ㄆㄠˋ

词语释义

哑炮 yǎpào

(1) 见“瞎炮”

dumb shell

词语解释

  1. 即瞎炮。在施工爆破中,因故没能爆炸的炮。

    《人民日报》1969.10.24:“有一天,六班在爆破作业中连续发生哑炮,影响了施工的进展。”

  2. 炮弹因故未发射出炮膛或射出后不爆炸,也称哑炮。

引证解释

⒈ 即瞎炮。在施工爆破中,因故没能爆炸的炮。

《人民日报》1969.10.24:“有一天,六班在爆破作业中连续发生哑炮,影响了施工的进展。”

⒉ 炮弹因故未发射出炮膛或射出后不爆炸,也称哑炮。

哑炮的国语词典

发生故障而未爆炸的炮。

哑炮的网络释义

哑炮

  • 出自《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指出身于巫师家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个是巫师),却学不会魔法的人,与麻瓜出身的巫师正好相反。
  • 哑炮造句

    丁一摇了摇头,右手衣袍在他们面前飘过,吓得几人后退时,说句‘哑炮’就自哈哈大笑离开。
    柳云小脾气上来,抓出了一晚上的画符成果,一张张连续不断的丢出去,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每个都是哑炮。
    完完全全的觉醒不能,而且觉醒了也毫无意义的哑炮类型。
    受伏地魔的刺激,霍格位面很多哑炮和半哑炮、还有一些一直被卡在当前阶位的法师们集体选择了哈迪斯的。
    完了完了,这第一炮肯定进水成哑炮了。
    我就知道只是个放哑炮的软蛋。
    这也就能够解释,哑炮为什么在巫师界拥有难看地位,那些顽固的纯血家族并不相信血脉的力量会就此消弱,他们甚至对此升出深深的恐惧。
    参观虎门,看到那尊用白银向帝国主义买回来的哑炮,看到那疮痍满目的曾被帝国主义大炮轰击的城墙……都使人们怒火中烧。
    任羊成点燃药捻,不放心,担心成了哑炮。
    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不管有钱没钱,从今天开始都有炮放了——没钱买炮,还可以去捡哑炮玩儿嘛。
    哑炮,正在去霍格沃茨的路上,因为收到了邓布利多的邀请,在霍格沃兹任图书管理员。
    凤凰社成员代表了各式各样的人,从巫师到哑炮都有。
    而如果魔法具有显性特征,则在经过许多代通婚之后,麻瓜遗传确实有可能在社会中造就更多的哑炮。
    阿尔贝拉,看起来是个典型的哑炮,养了几只不寻常的猫。
    这一回,廉价资金带来的巨响,似乎也变成了个小哑炮。
    “他从未跟我说他妹妹是个哑炮。”哈利脱口而出,仍感寒气攻心。
    这两种遗传方式似乎都是说得通的:第一种能够解释哑炮的存在,而第二种则解释了大量存在的麻瓜出身巫师。

    汉字详情

    yǎ,yā [y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GOG
    五行:
    仓颉: RMTC
    四角: 6101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 同本义

    哑,笑也。——《说文》

    笑言哑哑。——《易·震》

    (3) 乌鸦之类的叫声

    乌之哑哑,鹊之唶唶。——《淮南子》

    (4) 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哑,哑呕,小儿学言。——《集韵》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西游记》

    语气

    (2) 相当于“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哑!——《西游记》

    (3) 另见

    形容词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2)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3) 声音低沉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4) 颜色黯淡 。如:哑白

    (5) 另见

    英文翻译

    dumb, mute; become h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2
    ◎ 潮州话:ê2 , ê1

    宋本广韵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