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象声词。摇橹声。
宋 曾几 《张子公招饭灵感院》诗:“竹舆响肩艫哑呕,芙蕖城晓六月秋。”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摇橹声。
引宋曾几《张子公招饭灵感院》诗:“竹舆响肩艫哑呕,芙蕖城晓六月秋。”
哑呕的网络释义
哑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ā
(1) (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 同本义
哑,笑也。——《说文》
笑言哑哑。——《易·震》
(3) 乌鸦之类的叫声
乌之哑哑,鹊之唶唶。——《淮南子》
(4) 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哑,哑呕,小儿学言。——《集韵》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西游记》
语气
(2) 相当于“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哑!——《西游记》
(3) 另见
yǎ
形容词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2)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3) 声音低沉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4) 颜色黯淡 。如:哑白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ê2 , ê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区(
)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2) 同本义
欧,吐也。——《说文》。字亦作呕。
吾伏嘔呕血。——《左传·哀公二年》
其音如呕。——《山海经·东山经》
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博物志·异人》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唐· 杜甫《北征》
(3) 又如:呕逆(恶心想吐);呕泄(吐泻);呕家(平素患有恶心、呕吐的病人)
(4) 古通“讴”。唱歌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汉书·朱买臣传》
(5) 如:呕吟(歌吟);呕唱(唱歌)
(6) 逗弄;故意惹人生怒
你不要呕我。——《水浒传》
象声词 。如:呕呀(象声词);呕吼(象声词。野兽嗥叫声);呕轧(象声词。摇橹声);呕呢(象声词。幼儿语声);呕哇(象声词。歌声);呕哑(象声词。小儿说话声、车行声、摇橹声、鸟鸣声等);呕嘎(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