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

xiǎng mǎ [ xiang ma]
繁体 響馬
注音 ㄒ一ㄤˇ ㄇㄚˇ

词语释义

响马 xiǎngmǎ

(1) 旧称放出响箭拦路抢劫的强盗

robber

词语解释

  1. 旧时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因马身系铃或抢劫时先放响箭,故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郡·鄚州》:“窃谓此地为畿辅要害,而去州县稍远,响马大伙多盘据其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出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既作緑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的下来,放这支响箭,就如同告诉那行人説,我可来打刼来了,不然为什么叫作响马呢?”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因马身系铃或抢劫时先放响箭,故称。

明沉德符《野获编·外郡·鄚州》:“窃谓此地为畿辅要害,而去州县稍远,响马大伙多盘据其中。”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出来。”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既作緑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的下来,放这支响箭,就如同告诉那行人説,我可来打刼来了,不然为什么叫作响马呢?”

响马的国语词典

北方乘马拦路的强盗。因劫掠时先施放响箭,故称为「响马」。

响马的网络释义

响马 (汉语词汇)

  • 古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又称“响马子”指盗贼,马贼等作恶多端,为非作歹之人。指拦路抢劫商旅的强盗,因抢劫时放响箭得名。响箭一响,马匪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
  • 响马造句

    陆鼎言终于还是遇见了响马,这些活不下去的贼人们啸聚山林,专门对陆鼎言这种跑来跑去的商人下手。
    郎行无双新作《飙旗》,山东响马的抗日传奇;一部抗战版的《佐罗》,带您走进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夏天是个变化莫测的季节,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密布。一声雷响马上就会下起倾盆大雨,雨过天晴有时还会有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就像一座七色桥。
    正常当官的一般不会做得太无耻,但崔家却不同,他们完全没有为官的底线,想干嘛就干嘛,行事方式跟响马土匪类同,对新丰百姓予取予夺。
    四处皆是女真和伪齐的畜牲兵马,响马一拨凶过一拨儿,全是吃人不吐骨头。
    新文理倒吸了口凉气,单雄信的威名他听说过,绿林里数得上的响马,为人慷慨仗义,深孚众望,没想到也投瓦岗了。
    写的是清末山东一支残存的响马武装的崛起传奇。
    清代后期,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圣地,又是绿林好汉侠客响马出没的地方。
    周围的囚徒不少亦是与李信一同打家劫舍的响马山贼出身,都受这监工欺侮狠了,眼见有人挑头,便一拥而上拳打脚踢。
    他敲响马锣,拍落两只飞来的弩箭后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再说他是官人,我们是响马,冰炭不同炉。
    台北东吴大学的徐永明认为,食品丑闻至少会影响马英九对竞选搭档的选择。
    麻叔谋道你…皇上,臣虽然武艺不及来护儿将军,但臣自信定然可以将响马一举荡平了。
    难道……你没听说过这些响马的事迹?
    ……唐公忠心事主,功勋卓著……突遭蒙面响马所袭,唯唐公及子世民、女秀宁得脱,其余长子建成以下随从人等三十八口皆惨遭屠戳……
    他遇到了汉初淮南王英布的后人,执掌淮南八十一寨响马的一个强势女人,偏偏这个女人与他去世的妻子这般相像,阴错阳差之下他成了八十一寨响马女匪首的赘婿。
    怎么可能,响马盗不过是些悍贼,哪能看破阵法,并找到布阵的位置。

    汉字详情

    xiǎng [xiang]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T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BR
    四角: 670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动词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形容词

    (1) 声音大 。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量词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英文翻译

    make sound, make nois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宋本广韵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