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老

xiǎng lǎo [ xiang lao]
繁体 響老
注音 ㄒ一ㄤˇ ㄌㄠˇ

词语释义

清代农民军"捻子"(捻军前身)首领的称谓。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清 代农民军“捻子”(捻军前身)首领的称谓。 清 蒋湘南 《读<汉书·游侠传>》:“予尝视其魁,下中人耳,而所在闐门,呼曰响老。响老者,人有不平事,輙为之平……不费一钱而曲直立判。”参见“ 响捻子 ”。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农民军“捻子”(捻军前身)首领的称谓。参见“响捻子”。

清蒋湘南《读<汉书·游侠传>》:“予尝视其魁,下中人耳,而所在闐门,呼曰响老。响老者,人有不平事,輙为之平……不费一钱而曲直立判。”

响老的网络释义

响老

  • 响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ǎng lǎo,是清代农民军“捻子”(捻军前身)首领的称谓。
  • 汉字详情

    xiǎng [xiang]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T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BR
    四角: 670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动词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形容词

    (1) 声音大 。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量词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英文翻译

    make sound, make nois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宋本广韵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