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响动
(1) 动静;动作发出的声音
词语解释
响声振动。
《水浒传》第七六回:“行不到五里,只见山背后锣声响动,早转出五百步军来。” 茅盾 《子夜》十三:“只是那隆隆然像载重汽车驶过似的雷声不时响动。”
动静;声响。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一路行来,不见一些响动。” 周立波 《湘江一夜》:“一片蛙鸣里,从南边地面传来又一种响动, 董千 听出是铁锹挖掘泥土和沙石的声音。”
指奏乐。
明 汤显祖 《南柯记·繫帅》:“叫乐工们响动。”
引证解释
⒈ 响声振动。
引《水浒传》第七六回:“行不到五里,只见山背后锣声响动,早转出五百步军来。”
茅盾《子夜》十三:“只是那隆隆然像载重汽车驶过似的雷声不时响动。”
⒉ 动静;声响。
引清李渔《蜃中楼·耳卜》:“一路行来,不见一些响动。”
周立波《湘江一夜》:“一片蛙鸣里,从南边地面传来又一种响动, 董千听出是铁锹挖掘泥土和沙石的声音。”
⒊ 指奏乐。
引明汤显祖《南柯记·繫帅》:“叫乐工们响动。”
响动的网络释义
响动
反义词
响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动词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形容词
(1) 声音大 。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量词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ng6 (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