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ㄢ ㄑ一ˋ
词语释义
小声哭,泣诉(哭着控诉)
词语解释
低声悲哭;呜咽。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袁氏 惻然……抚二子咽泣数声。”
引证解释
⒈ 低声悲哭;呜咽。
引唐裴铏《传奇·孙恪》:“袁氏惻然……抚二子咽泣数声。”
咽泣的网络释义
咽泣
咽泣造句
地方惧于该员势力,只能喏喏连声,夜里经常咽泣,百姓常闻哭声。
等摩托车一走,少女终于忍不住双手掩面哭了出来,但是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默默地咽泣着。
闻太师悲咽泣诉,泪雨如珠,详细的诉说了赵公明自来之后发生的一切。
闻仲悲咽泣诉,将事情的经过细细说完,三仙齐动悲声,闻仲忙取袍服所包金蛟剪放于案上,三位娘娘展开,睹物伤情,泪不能干。
闻太师闻言之后顿时就是悲咽泣诉,泪雨如珠,泣道道兄赵公明不幸遭萧升、曹宝收了定海珠去。
朗诵中,刘凯他们咽泣阵阵,朗诵完,刘凯们泪水潸然。
呜呜咽咽泣不停,半塘蛤蟆又折腾,咕咕呱呱跳上岸,惹出一窝大马蜂!疯了!方道士目瞪口呆,也忘了招呼这个刚刚认识的新朋友。
轻吟柔啼;孓然咽泣,令人怜之不尽并由此产生霏霏臆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 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 。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名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 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英文翻译
cry, sob, 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l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宝安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h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hip7 [东莞腔] lip8 [海陆丰腔] kip7 hip7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l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宝安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h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hip7 [东莞腔] lip8 [海陆丰腔] kip7 h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泣 | 去急 | 溪 | 緝B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kʰĭĕp | khip/qy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