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

xián yáng shì [xian yang shi]
注音 ㄒ一ㄢˊ 一ㄤˊ ㄕˋ

词语释义

在陕西省中部、渭河沿岸,陇海、咸铜两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秦置县,并为国都。1952年设市。人口82.2万(1995年)。市东有秦国都城遗址。北部毕郢塬多古代帝王陵墓,有茂陵、昭陵、乾陵等。

咸阳市造句

应咸阳市直机关工委的邀请,全国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在此做机关文明礼仪知识专题讲座。
监督管理分局巧立名目,对全县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收取所谓的年检费被咸阳市药监局查处,责其改正退费并通报全市后,该局以无钱为由至今知错不改。
咸阳市西区集中供热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采暖期前,都要对用户管网系统进行打压试水,这是检查管网系统的承压能力和管网系统连接情况的严密性试验。
咸阳市礼泉县东二十五公里薄太后村旁薄太后塔,前有香积寺。
“他父亲脖子动脉被割破了,因为伤重,昨天已转送到咸阳市二纺医院了。
咸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工程负责人鲁坤介绍,该非机动车隧道连接了滨河西路和市区,沿着该隧道东去可通往统一广场和渭滨公园,北去可通往七厂十字。
近日,省农机局深入到咸阳市乾县城关镇亓父村调研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项目建设情况。
本文在分析咸阳纺织现状基础之上,对咸阳市纺织业联建销售共同配送中心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
人民中路人、车流量大,为缓解道路通行压力,咸阳市城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上周取消了人民中路上的部分停车位。
头鲂养殖基地、咸阳市武功县北营渔场等通过监测显示,其池塘的水质主要受总磷、总氮、高锰酸盐、铜、锌、石油类和非离子氨的污染。
这会我们就赶到了事发地,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铁孟村,旁边就是泾惠渠,而两名男子落水的地点大概就在这个位置。
日前,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的女孩刘爱玲的惨死,震动了整个永寿。
中国大陆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的邮政编码是。
中国大陆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邮政编码是。

汉字详情

xián [xia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DG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MR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汉· 扬雄《法言》

(4)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词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形容词

(1) 普遍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名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形容词

含盐的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英文翻译

together; all, completely; united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潮州话: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讒平聲開口二等ghrem/haemɣɐm
yáng [y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A
四角: 76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昜( 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2)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 清· 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3)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阳柯(向阳光或南向的树枝);阳崖(向南的山崖);阳坡(向阳的山坡)

(4) 太阳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小雅·湛露》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斜阳草树。——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少年如朝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阳精(太阳);斜阳;阳宗(指太阳);阳明(太阳、阳光。也指光明。人体经络名);阳彩(日光,太阳的色彩)

(6) 物体的正面,前面

自昔以钱之有字处为阴,无字处为阳。——清· 顾炎武《日知录·钱面》

(7) 男性生殖器

其国男子年五十余,阳多痿。——《海国闻见录·东洋记》

(8) 又如:阳物(男性生殖器)

(9) 农历十月的别称 。如:阳月(农历十月的别名,也称小阳春);阳朔(农历十月初一)

(10) 精液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男子八八六十四阳绝,过此为婚为野合。——《玉堂嘉话》

(11) 外面

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汉· 王充《论衡定贤》

(12) 又如:阳浮(表面顺从);阳效(表面的功效);阳冻(地面上的冰冻);阳事(外治,宫廷以外的政事);阳冰(结在水面的冰)

(13) 晴天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文选·张衡·西京赋》

(14) 天

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雾于其里。——《文选·左思·魏都赋》

(15) 又如:阳灵(天神);阳祀(祭天及宗庙)

(16) 人世

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魂。——《西游记》

(17) 又如:阳类(人世间的物类);阳寿(人在世间的寿命);阳报(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阳功(人间功德)

(18) 额 。又指前面正面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周礼》

(19) 眸子。借指美目

阳,《方言》:燕、 代、 朝鲜、 洌水之间或好目为阳。——卷子本《玉篇》

(2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阳是贯彻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 。如:阴阳二气;阳九

(21) 古代阴阳家、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一元为一百零六岁,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

(22) 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为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

(23) 道家称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天厄称为阳九,地亏称为百六);阳干(指十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即列于单数位天干。与阴相对);阳木(春夏所生的树木。一说为山南之木);阳辰(相术家以十二地支中的单数位,子、寅、辰、午、申、戊六日为阳辰,余六日为阴辰);阳鱼(鱼。因其生于阴生属于阳,故名);阳童(未成年而死的庶子。一说男孩夭亡为阳童,女孩夭亡为阴童);阳施(阳气散布);阳道(外事,政事);阳会(古俗妇女于每月十九日夜举行的一种聚会);阳德(阳气。也指日);阳错(阴阳家的迷信之说);阳声(古乐声分阴阳,六律为阳声。也指清声);阳灵(祭天之所。也指太阳)

(24) 中国中医学上指人体内部某些器官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素问》

(25) 又如:阳病(中医指阳虚有寒的病症);阳疾(中医指热邪)

(26) 春秋国名 。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27) 春秋燕邑名 。在今河南省唐县东北

(28) 指春夏

夫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

(29) 又如:阳和(春天的暖气);阳夏(夏季);阳时(春夏之时);阳官(指《周礼》中的春官)

(30) 中午

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同人祭日以朝及暗。——《礼记》

(31) 通“旸”。日出

殷人祭其阳。——《礼记·祭义》。郑玄注:“阳,读为曰雨曰旸之旸。”

艾,时阳若。——《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32) 姓。如:阳成(复姓)

形容词

(1) 凸出 。如:阳沟里失风(喻在安全场合出事);阳文(镂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称阳识);阳刻(浮雕)

(2) 带正电的 。如:阳电;阳极

(3) 颜色明亮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

(4) 鲜明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吕氏春秋》

(5) 温暖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豳风》

(6) 又如:阳回(阳气回转);阳晁(晴朗的早晨);阳嘉(春日的暖气);阳春有脚(比喻为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7) 干旱

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汉书》

(8) 诈伪

皆阳应曰。——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9) 如:阳言(诈言。同佯言)

(10) 奇数

阳数奇,阴数偶。——《白虎通》

(11) 又如:阳爵(奇数的爵位等级);阳数(奇数)

动词

(1) 外露;显露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

(2) 假装

而箕子被发阳狂。——《大戴礼记·保傅》

然阳浮慕之。——《史记·酷吏张汤传》

故胜己者,则不得闻,闻亦阳不知也。——晋· 葛洪《抱朴子》

(3) 复苏;生长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潜《杂诗》

(4) 通“扬”。举起

君子阳阳。——《诗·王风·君子阳阳》。王先谦云:“阳为扬之假借。”

其声清阳而远闻。——《周礼·考工记·梓人》

副词

(1) 表面上

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三国演义》

(2) 又如:阳施阴夺(表面给予,暗中夺回);阳奉阴违

英文翻译

'male' principle; light; sun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潮州话:iang5(îang) iên5/ion5(îeⁿ)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225
笔画: 5
五笔: Y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zjix/zjiioʑ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