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苦

xián kǔ [ xian ku]
繁体 鹹苦
注音 ㄒ一ㄢˊ ㄎㄨˇ

词语释义

咸而发苦。

词语解释

  1. 咸而发苦。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郡所治 广武 ,井水咸苦,民皆担輦远汲流水,往返七里。”《北史·房豹传》:“郡濒海,水味多咸苦。 豹 命凿一井,遂得甘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陶弘景 曰:“ 蜀中 盐小淡, 广州 盐咸苦。”

引证解释

⒈ 咸而发苦。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担輦远汲流水,往返七里。”
《北史·房豹传》:“郡濒海,水味多咸苦。 豹命凿一井,遂得甘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陶弘景曰:“蜀中盐小淡, 广州盐咸苦。”

咸苦的网络释义

咸苦

  • xián kǔ ㄒㄧㄢˊ ㄎㄨˇ
  • 咸苦(咸苦)
  • 咸而发苦。《三国志·魏志·牵招传》:“郡所治 广武 ,井水咸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北史·房豹传》:“郡濒海,水味多咸苦。 豹 命凿一井,遂得甘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陶弘景 曰:“ 蜀中 盐小淡, 广州 盐咸苦。”
  • 反义词

    汉字详情

    xián [xia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DG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MR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汉· 扬雄《法言》

    (4)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词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形容词

    (1) 普遍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名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形容词

    含盐的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英文翻译

    together; all, completely; united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潮州话: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讒平聲開口二等ghrem/haemɣɐm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