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咸水湖
(1) 水中含盐分多的湖
词语解释
水中含有多量盐分的湖泊。产食盐、碱、芒硝、硼酸等。如 青海 的 青海湖 、 新疆 柴达木盆地 的 察尔干盐池 、 西藏高原 的 纳木湖 等。
湖名。在 福建省 上杭县 。
《上杭县志·区域》:“ 咸水湖 :一在 胜运里 大陂下,一在 来苏里 三层岭背。其水味咸,不涸。”
引证解释
⒈ 水中含有多量盐分的湖泊。产食盐、碱、芒硝、硼酸等。如青海的青海湖、新疆柴达木盆地的察尔干盐池、西藏高原的纳木湖等。
⒉ 湖名。在福建省上杭县。
引《上杭县志·区域》:“咸水湖 :一在胜运里大陂下,一在来苏里三层岭背。其水味咸,不涸。”
咸水湖的国语词典
流水将土中盐分溶解后,搬运入内陆湖,使湖水盐分日益增高,形成咸水湖。如亚洲的里海。
咸水湖的网络释义
咸水湖
反义词
咸水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2)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汉· 扬雄《法言》
(4)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词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形容词
(1) 普遍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名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形容词
含盐的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潮州话: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咸 | 胡讒 | 匣 | 咸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咸 | ghrem/haem | ɣɐ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18) 指水军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动词
(1) 泅水,游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方〉∶不成功,败了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形容词
〈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水 | 式軌 | 書 | 脂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脂B | 止 | sjyix/sjwyy | ɕw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2) 湖泊,积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说文》
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园池。——《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
战于五湖。——《国语·越语》
(3)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
(4) 古州名 。隋仁寿二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指浙江省的湖州市。如:湖丝(浙江湖州市生产的蚕丝)
(5) 古县名 。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6) 古水名 。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发源于夸父山,北流入黄河
(7) 指湖南,湖北 。如:两湖两广;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东莞腔]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gho/hu | ɣ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