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

xián tóng [ xian tong]
注音 ㄒ一ㄢˊ ㄊㄨㄥˊ

词语释义

清代年号咸丰与同治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清 代年号 咸丰 与 同治 的并称。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咸 同 之季, 中国 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年号咸丰与同治的并称。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咸同之季, 中国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

咸同的网络释义

咸同

  • 咸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án tóng ,释义为清代年号咸丰与同治的并称。
  • 汉字详情

    xián [xia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DG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MR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汉· 扬雄《法言》

    (4)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词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形容词

    (1) 普遍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名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形容词

    含盐的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英文翻译

    together; all, completely; united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潮州话: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讒平聲開口二等ghrem/haemɣɐm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