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

yǎo yá [ yao ya]
注音 一ㄠˇ 一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咬牙 yǎoyá

(1) 咬紧牙根

恨得直咬牙
grit one’s teeth

(2) 熟睡时下上下牙齿相磨发声,是消化不良的一种现象

grind one’s teeth in sleep

(3) 指说话尖刻或用言语顶撞人

把咬牙难缠的撵出去
speak with biting sarcasm

词语解释

  1. 紧咬牙根。形容愤怒至极或下定决心。

    《西游记》第五五回:“ 三藏 咬牙道:‘我寧死也不肯如此。’”《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殿上君王交宣你,不知甚事咬牙嗔。” 老舍 《骆驼祥子》一:“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2. 用以形容忍受住痛苦或磨难。如:清洗伤口时,痛得他直咬牙。

  3. 谓口齿尖利,不服帖。

    《红楼梦》第七四回:“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

  4. 熟睡中牙齿相磨发声。常由消化不良等疾病所引起。

引证解释

⒈ 紧咬牙根。形容愤怒至极或下定决心。

《西游记》第五五回:“三藏咬牙道:‘我寧死也不肯如此。’”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殿上君王交宣你,不知甚事咬牙嗔。”
老舍《骆驼祥子》一:“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⒉ 用以形容忍受住痛苦或磨难。

如:清洗伤口时,痛得他直咬牙。

⒊ 谓口齿尖利,不服帖。

《红楼梦》第七四回:“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

⒋ 熟睡中牙齿相磨发声。常由消化不良等疾病所引起。

咬牙的国语词典

形容极为愤怒。

如:「为了让病痊愈,他咬牙忍痛接受治疗。」

咬牙的网络释义

咬牙

  • 紧咬牙根。形容愤怒至极或下定决心。
  • 咬牙的翻译

    英语: to clench one's teeth, to grind the teeth, gnaw
    德语: die Zähne zusammenbeißen
    法语: serrer les dents, mordre, ronger

    咬牙造句

    人们对干尽坏事的歹徒,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而躲在城市的角落咬牙切齿地诅咒城市。
    这生活让俺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呵呵傻笑。
    一提起仇人,只见他咬牙切齿地骂个不停。
    吴琼华看到“南霸天”,恨得咬牙切齿,举枪便打,结果暴露了目标,“南霸天”反而趁机逃跑了。
    听到这个让人气愤的消息,他不禁握紧拳头,咬牙切齿。
    王先生家的窗户玻璃被一群顽童用石子打碎了,气得他咬牙切齿。
    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后,每个人都咬牙切齿,愤恨不平。
    他对我咬牙切齿,象个疯狗似地吐着白沫。
    他作恶多端,人们一提起他,就恨得咬牙切齿。
    我们对敌人恨得咬牙切齿。
    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帐。
    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小明总是以大欺小,大家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们一面咬牙切齿只想诅咒,一面摩拳擦掌准备厮杀了。
    人民对那些腐败分子恨得咬牙切齿。
    许多学生在跑的途中肌肉紧绷,有的甚至呈咬牙切齿状。
    我仍旧要情不自禁地悔恨得咬牙切齿,咒骂自己。
    想起这些可恶的骗子,李爷爷就恨得咬牙切齿。
    既不横眉怒目,咬牙切齿,也不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汉字详情

    yǎo [yao]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UQY
    五行:
    仓颉: RYCK
    四角: 600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2) 同本义

    易子而咬。——《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咬姜呷醋(节约饮食用度);咬牙关(形容痛恨、愤怒或发狠心);咬瓦(比喻乏味);咬定牙根(亦作“咬定牙关”。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咬钉嚼铁(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4) 吐字发音 。如:咬舌子(说话吐字含混不清的人);咬耳朵(附耳密语);咬字不准;咬吐(咬字吐音,发音);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咬嚼吞吐(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

    (5) 比喻攀扯或诬陷他人 。如:乱咬好人;反咬一口

    (6) 螺丝等互相卡住 。如:这个旧螺母咬不住扣儿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u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u1 [海陆丰腔] ngau1 gau1 [梅县腔] gau1 ngau1 [陆丰腔] ngau1 [客英字典] ngau1 [宝安腔] ngau1 [客语拼音字汇] ngau1 [台湾四县腔] ngau1 gau1 [东莞腔] n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rau/keaukau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