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豨

hū xī [ hu xi]
注音 ㄏㄨ ㄒ一

词语释义

1.拟声之词,无实义。

词语解释

  1. 拟声之词,无实义。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此皆歌之遗音。有声无字,借字以作谱者也。今人状风声曰‘呼豨’,当即用此二字。”

引证解释

⒈ 拟声之词,无实义。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清翟灏《通俗编·声音》:“此皆歌之遗音。有声无字,借字以作谱者也。今人状风声曰‘呼豨’,当即用此二字。”

呼豨的网络释义

呼豨

  • 呼豨,读音为hū x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拟声之词,无实义。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TU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HFD
    四角: 6204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象词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英文翻译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陆丰腔] fu1
    ◎ 潮州话:hu1 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荒烏平聲開口一等ho/xuxu
    [xi]
    部首: 711
    笔画: 14
    五笔: EQDH
    仓颉: MOKKB
    四角: 1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猪;大猪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2) 又如:豨突(像野猪一样奔窜);豨膏(猪油);豨首(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3) 古代楚人对小猪的称谓

    豨,《字书》云:“东方名豕也。”——《尔雅》

    (4) 象声词。表示叹息声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英文翻译

    pig, hog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1 [海陆丰腔] hi1 hi3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