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

gào sù,gào su [gao su,gao su]
繁体 告訴
注音 ㄍㄠˋ ㄙ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gào sù ] :

(动)向人说出或表明:请你~他,明天开会。


[ gào su ] :

对某人说,使人知道。


词语解释

  1. 亦作“ 告愬 ”。向上申诉。

    《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闕告诉者不絶。”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 逢 每寃其父之名不在於史,将欲抱所寃诣京师,告诉於司史氏。”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悵望於天。”

  2. 告知;对人说明。

    《史记·龟策列传》:“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宋 杨万里 《景灵宫闻子规》诗:“今年未有子规声,忽向宫中树上鸣,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把这要替的情由,告愬他们得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金 将入赘船上,及得病之由,备细告诉了一遍。”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有一个想不到的好消息,我本来不打算告诉你们,好保持个突然性。”按,告知义今读轻声。

  3. 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告愬”。

⒉ 向上申诉。

《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
《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
《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闕告诉者不絶。”
晋李密《陈情事表》:“臣欲奉詔奔驰,则刘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唐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逢每寃其父之名不在於史,将欲抱所寃诣京师,告诉於司史氏。”
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悵望於天。”

⒊ 告知;对人说明。按,告知义今读轻声。

《史记·龟策列传》:“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宋杨万里《景灵宫闻子规》诗:“今年未有子规声,忽向宫中树上鸣,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把这要替的情由,告愬他们得知。”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将入赘船上,及得病之由,备细告诉了一遍。”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有一个想不到的好消息,我本来不打算告诉你们,好保持个突然性。”

⒋ 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告诉的国语词典

被害者向高级长官或机关告发,称为「告诉」。

告诉的网络释义

告诉 (汉语词语)

  • 告诉,指诉说,申诉;向别人陈述。语出《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
  • 告诉造句

    爸爸辅导我做算术题,并不直接告诉我,而是给我提示一些思路。
    班长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我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得了第一。
    他告诉她,她是他的掌上明珠,是他的心头肉。
    我告诉她,明天植树,别忘了带工具。
    当他听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告诉了母亲。
    我还告诉你,内务府跟他娘家的人,一起在西门外挑了一块地,替她下葬,入土为安,你说是不是?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要想知道就不告诉你。
    终于,见多识广的小贩告诉我,往邻村去的方向。
    莹琨心花怒放,恨不能马上就去,不过有人告诉她马车当天没空。
    爸爸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你这道题做的不对。
    老板给他加薪,他乐不可支地赶回家告诉妻子。
    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见异思迁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难道我告诉你,你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吗?
    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我一本正经的看着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错了!”。
    告诉你你不听,闯了祸,傻眼了吧!
    小明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
    妈妈昨天告诉了我“阳春白雪”这个成语的出处。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汉字详情

    gào [gao]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TF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GR
    四角: 24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2) 同本义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

    告公用圭。——《易·益》

    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

    告,请也。——《尔雅·释言》

    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

    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

    予誓告汝。——《书·甘誓》

    诞告万方。——《书·汤诰》

    不告而娶。——《列子·杨朱》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告事(报告情况);告报(报告;禀报);告变(报告发生变故);告荒(报告灾情)

    (4) 把话说给别人听,告诉

    告,语也。——《玉篇》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转告;电告;正告(严正地告诉);告讼(告诉);告称(告诉;告说);告托(告诉,嘱托)

    (6) 揭发,告状,控告

    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告到中书省。——《陈州粜米》

    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红楼梦》

    (7) 又如:上告(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诬告;控告;告首(告发);告引(互相告发;牵连而出)

    (8) 请求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记》

    (曹操)佯怒 夏侯杶,亦欲斩之。众官告免。——《三国演义》

    (9) 又如:告致(官员告老退休);告饮(请饮);告籴(请求买粮);告请(申请,请求);告命(请命)

    (10) 谕告,宣告。后作“诰”

    告,教也。——蔡邕《独断》

    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注:“谓教使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谷梁传·文公十六年》

    (11) 又如:告誓(宣誓;祷告);告教(告喻教诲);告匮(宣告物质短缺);告谴(宣示谴责之意)

    (12) 告别,辞行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三国演义》

    (13) 又如:告诀(告别);告行(告别,辞行)

    名词

    (1) 向公众通知情况、事件、规定、法令等的书面形式 。如:文告;通告;广告;告敕(委任状);告词(委任状上的文词)

    (2) 姓

    形容词

    通“皓”( hào)。光亮,洁白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楚辞》

    英文翻译

    tell, announce, inform; accuse

    方言集汇

    ◎ 粤语:gou3 guk1
    ◎ 客家话:[梅县腔] gau5 [台湾四县腔] go5 gau5 guk7 [客英字典] gau5 kwuk7 [东莞腔] gau5 [海陆丰腔] go5 gau5 guk7 [宝安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4 go4 [陆丰腔] go5
    ◎ 潮州话:gao3(kàu) go3(k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到去聲開口一等kauh/kawkɑu
    [su]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RYY
    五行:
    仓颉: IVHMY
    四角: 327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英文翻译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