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吸血鬼
(1)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吸血鬼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⒈ 喻指残酷剥削的人。
引艾青《村庄》诗:“连傻子也知道那些大都市是一群吸血鬼--它们吞蚀着:钢铁,木材,食粮,燃料和成千成万的劳动者的健康。”
韦君宜《似水流年·寄不出的信》:“那群吸血鬼,他们笑着闭着眼往自己的坟前走。”
吸血鬼的国语词典
西方传说,幽灵于夜半时分由坟墓中爬出,用口中两根长獠牙,咬囓活人的颈项,以吸食鲜血,称为「吸血鬼」。
如:「老板只知要求员工加班,却从不加薪,简直是吸血鬼。」
吸血鬼的网络释义
吸血鬼 (西方传说的奇特生物)
吸血鬼的翻译
近义词
吸血鬼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2) 同本义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刻意》
不食五谷,吸风引露。——《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吸呼(呼吸);吸留(變滓喘吸的样子);吸风(吸气。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亦作吸西北风。比喻挨饿);吸新吐故(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4) 张开口吸,急饮
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楚辞·九章·悲回风》
左相嵧瘤鶹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
(5) 又如:吸食(用嘴吸进);吸霞(吸食朝霞。道家用以修炼养生);吸露(吸饮露水。喻高洁)
(6) 吸取;吸收;摄取
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7) 又如:吸纳(吸收容纳);吸集(吸收汇集);吸利(搜括钱财)
(8) 引;吸引
寿峰手上就像有吸铁石一样,完全都吸到手上。—— 张恨水《啼笑姻缘》
(9) 又如:异性相吸;吸毒石(相传能治毒的药石)
(10) 通“翕”。聚合
风尘吸张。——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1) 又如:吸逮(气聚集而不绝);吸聚(翕聚,汇聚)
(12) 亲近 。如:吸习(翕习。附和亲近,习以为常)
(13) 动 。如:吸吸(摇动或移动的样子);吸淋淋(摇动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海陆丰腔] kip7 s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东莞腔] kip7 [宝安腔] k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sip7 [陆丰腔] gi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吸 | 許及 | 曉 | 緝B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hip/xyp | xĭĕp |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2) 另见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血 | 呼決 | 曉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huet/xuet | xiwe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鬼 | 居偉 | 見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kyoix/kvoj | kĭwə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