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

xī pán [xi pan]
繁体 吸盤
注音 ㄒ一 ㄆㄢˊ

词语释义

吸盘 xīpán

(1) 动物的一种器官,用以粘附或抓住一物,其形状是最简单的软垫或盘,并略呈凹形,如靠拢一物,即能因空气压力作用而粘附

sucker;sucking disc

词语解释

  1. 某些动物用来把身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器官。状如圆盘,中间凹陷。吸盘有吸附、摄食、攻防等功用。乌贼、水蛭、壁虎等都有这种器官。

引证解释

⒈ 某些动物用来把身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器官。状如圆盘,中间凹陷。吸盘有吸附、摄食、攻防等功用。乌贼、水蛭、壁虎等都有这种器官。

吸盘的国语词典

动物身上一种圆形器官。中间凹陷,吸著物上时,凹处形成真空,外受空气压力,借以附著于其他物体,不易脱落。如蝇的足部、蛭的尾部都有。

吸盘的网络释义

吸盘

  • 动物的吸附器官,一般呈圆形、中间凹陷的盘状。吸盘有吸附、摄食和运动等功能。蚂蝗前端的口部周围和后端各有一个吸盘。根据动物这一特点,发明了真空吸盘,又称真空吊具,是真空设备执行器之一。吸盘材料采用丁腈橡胶制造,具有较大的扯断力,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真空吸持设备上。
  • 吸盘造句

    吸盘装置后面的粘合剂非常粘。
    该吸盘是平面磨床、工具磨床用新型磁盘。
    家中家具太重,想要换位置不方便,用西南交大学生设计的小小“吸盘式家具搬用助手”就可解决问题。
    头节翻到外面,并以吸盘使自己附着和钩在肠壁上。
    原始鱼类,诸如八目鳗类鱼及七鳃鳗,用有如吸盘一样嘴来吸附在别的鱼类的体表并吸取营养。
    在洗手池前、浴缸边放置防滑垫,但要注意的是,若防滑垫容易移动,会将人绊倒,因此尽量选择底部为吸盘式的。吸盘造句。
    接地线组件包括直线和曲线,其两端头:有吸盘、爪钉、环型端子、母扣、香蕉插头和鳄鱼夹等。
    如果不想遇上这些恼人问题,在装饰玻璃的时候,大可以选择喷雪和喷版来绘制玻璃画,之后用抹布轻松擦拭即可除去;或是选择吸盘式的装饰物来装饰玻璃。
    鲜花插花泥、干花插花泥、异形花泥、水晶泥及各种婚车吸盘。
    然而,它的近亲,大王酸浆鱿,能长得相当大,抹香鲸身上吸盘的痕迹就是证据。
    这些电永磁吸盘也可以利用长极块设计。
    根据抓取机构不同的工作机理和抓取方式,设计了档案盒的卡式抓取机构与吸盘式抓取机构。
    本仪器采用磁性吸盘,试样装卸方便。
    介绍了一种双负压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吸附机构,分析了机器人可靠吸附于垂直壁面的基本吸附条件。
    主要产品有雕刻工具,木工凿,锉刀,螺丝刀,起钉器,电瓶夹,吸盘,手板锯,园林锯以及各类园林工具和花园浇灌工具。
    他们有大而黑的眼睛,像貘一样的猪嘴,前端长有吸盘的柔韧长手指,头顶上有一对茶碟状的感觉器官,脑壳沿脊椎还长有山脊状的刺。
    专业双层鞋底,头层加设单向透气阀,保暖不捂脚,底层采用吸盘式底纹防滑、防摔跤。
    鱼缸用了硬的尼龙网外加的两个大吸盘牢牢吸在浴缸上。
    耳朵河子的蓑衣草低矮而细小,河里还有水蛭,那东西实在可恶,专门吸盘似的叮在人腿上,吸人血。
    号称当下时尚时尚最时尚的隐藏式行车记录仪,其独特的安装方式,是行业通用的吸盘式和绑带式之外的第三种形态。

    汉字详情

    [xi]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EYY
    五行:
    仓颉: RNHE
    四角: 6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2) 同本义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刻意》

    不食五谷,吸风引露。——《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吸呼(呼吸);吸留(變滓喘吸的样子);吸风(吸气。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亦作吸西北风。比喻挨饿);吸新吐故(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4) 张开口吸,急饮

    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楚辞·九章·悲回风》

    左相嵧瘤鶹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

    (5) 又如:吸食(用嘴吸进);吸霞(吸食朝霞。道家用以修炼养生);吸露(吸饮露水。喻高洁)

    (6) 吸取;吸收;摄取

    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7) 又如:吸纳(吸收容纳);吸集(吸收汇集);吸利(搜括钱财)

    (8) 引;吸引

    寿峰手上就像有吸铁石一样,完全都吸到手上。—— 张恨水《啼笑姻缘》

    (9) 又如:异性相吸;吸毒石(相传能治毒的药石)

    (10) 通“翕”。聚合

    风尘吸张。——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1) 又如:吸逮(气聚集而不绝);吸聚(翕聚,汇聚)

    (12) 亲近 。如:吸习(翕习。附和亲近,习以为常)

    (13) 动 。如:吸吸(摇动或移动的样子);吸淋淋(摇动的样子)

    英文翻译

    inhale, suck in; absorb; attract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ng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海陆丰腔] kip7 s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东莞腔] kip7 [宝安腔] k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sip7 [陆丰腔] g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及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hip/xypxĭĕp
    pán [pan]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TE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2) 同本义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 楚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3) 又如:盘羞(盘盛的食品);冷盘(盛在盘子里的凉菜);茶盘(放茶壶茶杯的盘子);盘儿(脸盘儿);盘器(盘类器皿);盘担(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4) 古代的一种盥洗用具

    沐用瓦盘。——《礼记·丧大记》

    (5) 又如:盘匜(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

    (6) 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 。如:磨盘;算盘;字盘

    (7) 商品或股票的价格 。如:升盘;平盘;收盘

    (8) 通“磐”。大石

    则国安於盘石。——《荀子·富国》

    所谓盘石之宗也。——《汉书·文帝纪》

    (9) 又如: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

    (10) 礼物

    (11) 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

    盘里衣裳头面,我到屋里办得来。——《孽海花》

    (12) 通“鞶”。系于腰间盛手巾等的小囊

    贝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晋书·邓攸传》

    (13) 姓

    动词

    (1) 围绕;缠绕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又如:盘锦(用金线在丝织物上盘出的图案);盘陀石(高低不平的石头。盘陀:螺旋形);盘缴(盘搅。花销);盘步(通行);盘踅(回旋,打转);盘蛇(盘绕曲折貌)

    (3) 盘问,盘查

    且请先生和儿子出来相见,盘他一盘。——《醒世恒言》

    (4) 又如:盘驳;盘诘(盘问);盘考(盘察考问);盘验(盘查检验);盘辟(查问,辩驳)

    (5) 交结;连结 。如:盘谈(交谈;谈话);盘络(回环连结)

    (6) 娱乐 。如:盘荒(游乐无度);盘逸(纵情欢乐);盘嬉(盘桓游乐);盘乐(游乐;娱乐);盘戏(游戏);盘游(游乐)

    (7) 游串;串街走巷 。如:盘卖(串游贩卖);盘街(走街串巷);盘术(相面、算卦的术士沿街卖艺)

    (8) 计算 。如:盘计(盘算,算计);盘粮(清查粮食)

    (9) 用…修造 。如:南屋的坑拆了,还没盘

    (10) 经过合法手续索取一定报酬而办理或协商转交权利、所有权、财产等 。如:出盘;招盘;盘顶(商店将存货及财产全盘出让);盘受(连底卖给别人经营)

    (11) 攀爬

    悄悄行至半山,见一株大树,就盘将上去。——《说岳全传》

    (12) 搬运 。如:盘运(逐渐积攒);盘资(路费,旅费);盘用(支用;花费)

    (13) 通“盘”。徘徊,逗留

    形容词

    通“蟠”。盘曲,回绕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量词

    (1) 用于物量。如:一盘磨

    (2) 用于动量。如:再下一盘(棋)

    英文翻译

    tray, plate, dish; ex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un4
    ◎ 潮州话:波鞍5 颇冤5 ,buan5(puâⁿ) , puang5(puâng) [潮州]puêng5(phuê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