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2) 同本义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刻意》
不食五谷,吸风引露。——《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吸呼(呼吸);吸留(變滓喘吸的样子);吸风(吸气。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亦作吸西北风。比喻挨饿);吸新吐故(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4) 张开口吸,急饮
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楚辞·九章·悲回风》
左相嵧瘤鶹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
(5) 又如:吸食(用嘴吸进);吸霞(吸食朝霞。道家用以修炼养生);吸露(吸饮露水。喻高洁)
(6) 吸取;吸收;摄取
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7) 又如:吸纳(吸收容纳);吸集(吸收汇集);吸利(搜括钱财)
(8) 引;吸引
寿峰手上就像有吸铁石一样,完全都吸到手上。—— 张恨水《啼笑姻缘》
(9) 又如:异性相吸;吸毒石(相传能治毒的药石)
(10) 通“翕”。聚合
风尘吸张。——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1) 又如:吸逮(气聚集而不绝);吸聚(翕聚,汇聚)
(12) 亲近 。如:吸习(翕习。附和亲近,习以为常)
(13) 动 。如:吸吸(摇动或移动的样子);吸淋淋(摇动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海陆丰腔] kip7 s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东莞腔] kip7 [宝安腔] k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sip7 [陆丰腔] gi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吸 | 許及 | 曉 | 緝B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hip/xyp | xĭĕp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 同本义
材,木梃也。——《说文》
五曰材贡。——《周礼·太宰》
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
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
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
(4) 泛指原料、材料
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
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
(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
(6) 资料 。如:教材;题材;素材
(7) 人的体貌 。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8) 资质;本能 。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
(9) 棺木 。如:寿材;材铺(棺材店)
(10) 通“才”。才能,能力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
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
(11) 通“财”。财物
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
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客英字典] coi2 cai2 [海陆丰腔] coi2 cai2 [东莞腔] coi2 [宝安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coi4 [陆丰腔] coi3 [台湾四县腔] coi2 cai2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裁 | 昨哉 | 從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zai/dzoi | dzʰɒ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量词
宗,番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陆丰腔] liau6 [客语拼音字汇] liau4 [海陆丰腔] liau6 [客英字典] liau5 [沙头角腔] liau5 [东莞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5 [宝安腔] l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聊 | 落蕭 | 來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lieu | l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