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

wú gōu [ wu gou]
繁体 吳鉤
注音 ㄨˊ ㄍㄡ

词语释义

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

词语解释

  1. 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

    春秋 吴 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晋 左思 《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吴 鉤 越 棘,纯钧湛卢。” 唐 卢殷 《长安亲故》诗:“ 楚 兰不佩佩吴鉤,带酒城头别旧游。” 叶剑英 《重读<论持久战>》诗:“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参见“ 吴鸿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参见“吴鸿”。

晋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吴鉤越棘,纯钧湛卢。”
唐卢殷《长安亲故》诗:“楚兰不佩佩吴鉤,带酒城头别旧游。”
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诗:“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吴钩的国语词典

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

吴钩的网络释义

吴钩 (词语释义)

  •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 吴钩造句

    于是,吴钩带着女汉纸和软妹纸,带着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在残酷的末日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揭开阴霾背后的真相。
    吴钩无语认为,事件中的刘某夫妻,显然是一对无耻下流坯,尤其刘某,实属衣冠禽兽之类。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对于吴钩身上的杀虐之气,‘万年温玉’的作用不过是淡化罢了。
    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董寰对陈忠,一使吴钩,一使拂尘,一个杀气冲天,一个绵里藏针,钩光闪耀,黑光内敛,斗的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这一诗句,出自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逞一人之荣辱得失,匹夫也!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与其在宫里禁锢一生,倒不如少时驰骋疆场,手持吴钩征战八方,老来闲散自如,与心爱之人闲云野鹤于山水之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指所构成的将吴钩连同躺在地上的水清寒和李京泽围得点水不漏的刀剑屏障的迅速展开,还没等六名“神器”。
    魏武英迈,也对明月伤怀,人们自可吟哦伤感悲愁之情,雕琢狭小敛约之景,但那暮沙裹草、纵马持吴钩以长啸的尚武之气,更是尤为瑰丽,尤为血性,尤为澄澈。
    紧随其后的吴钩,手中飞钩剑一甩,便趁着穿山裂云豹目不暇给,无法躲避之际,将之牢牢缠住。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墨客万户侯。

    汉字详情

    [wu]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G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K
    四角: 6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口,从矢。矢( ),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形容词

    〈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英文翻译

    name of warring stat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乎平聲開口一等ngo/nguŋu
    gōu [gou]
    部首: 506
    笔画: 9
    五笔: QQCY
    五行:
    仓颉: OPPI
    四角: 8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 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2)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鉤,曲也。——《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礼·春官·巾车》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国语·晋语》。注:“带鉤也。”

    岂谓一鉤金。——《孟子》

    窃鉤者诛。——《庄子·胠箧》

    以尔鉤援。——《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剑鉤鐔。——《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

    (3) 又如:挂钩(用具的一种。形体弯曲,可用以钩取或悬挂器物)。又泛指一切形体弯曲似钩的物品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钩绳规矩(四种工具。钩可定曲,绳可定直,规可定圆,矩可定方);钩己(星名。因星体排列,其形如钩,成己字形状,故称);钩月(如钩的新月);钩车(古代兵车名。车前栏杆弯曲);钩芒(钩的尖端)

    (5) 圆规,木匠用来画圆的工具 。如:钩绳

    (6) 镰刀

    木钩而樵。——《淮南子》。高诱注:“钩,镰也。”

    (7) 用笔钩出的字形或画的轮廓,常用“√”号 。又如:钩摹(勾画描摹);钩努(书法上的一种用笔法。即圆角激锋,作武人屈臂形);钩勒(作画时,用墨线钩描物像轮廓的画法。也叫双钩)

    (8) 中国古代兵器名,似剑而曲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唐· 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

    (9) 又如:钩镰刀(兵器)

    (10) 汉字的一种笔画名 。

    动词

    (1) 钩取;钩住

    鉤,取也。——《小尔雅》

    引鉤箝之辞。——《鬼谷子·飞箝》

    鉤人枉而出直。——《管子·宙合》

    把掉在井里的桶钩上来

    (2) 引申为逮捕,捉取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从洞里钩鳝鱼;用脚钩绳子;钩颈(用兵器在颈部钩割首级)

    (4) 探索,探讨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钩玄(探取奥义);钩沈(探求幽深的意旨);钩抉(探取抉择);钩校(探索实情,加以考核);钩摭(探求选取)

    (6) 牵连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7) 又如:钩逮(牵累);钩婴(牵连缠绕);钩党(互有牵连的同党)

    鸟叫声 。如:钩钩(熟睡的鼻息声);钩輈(鹧鸪鸣叫声);钩胶(鸟鸣叫的声音)

    英文翻译

    hook, barb; sickle; stroke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n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