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听诊
(1) 用听诊法检查;听取器官(如肺或心脏)内发出的声音作为诊断和治疗的辅助的行为,此项检查可由使用听诊器或直接贴耳于身体而进行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诊察的一种方法,用耳朵或听诊器来听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声音,以便进行诊断。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医学上,干细胞已经如同医用听诊器那样随处可见。
2、我们要反复指出,这种听诊是能鼓舞人心的,也正是为了加强这种鼓舞作用,我们才在一个悲惨故事中插进这几页严肃的题外话。
3、他的呼吸声很重,总是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上的怎样、我那可怕的小提琴课上的怎样,同时将听诊器冰冷的一头放在我的胸口。
4、用听诊器听猫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也是很好的放松技巧。
5、墨菲先生希望,未来该装置的功能还包括:一个数字听诊器来分析呼吸声,一个血肿扫描仪以寻找脑部出血点。
6、我站在角落里,摘掉我戴着的听诊器脱掉白大褂,静静地等待科迪给如斯进行体检。
7、血压检查包括用听诊器诊断和无液气压计监听。
8、但在心脏护理至儿科护理的专业领域中,核对表或许可以成为像听诊器那样的日常医疗必备物品。
9、他们赶着回家听一位新总统为美国听诊把脉。
10、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先生,它是穿着飘动的医院白色外罩并拿着一支闪光听诊器的超人。
11、如今,在听诊器发明190年后,这种挂在医生脖子上可现场诊断的工具终于有了现代版。
12、想用新花样摆放医生的听诊器吗?
13、对于医生和有“心”人来说,这款听诊器的更新值得等上两个世纪。
14、让我用听诊器听听你的胸部。
15、然后医生拿出听诊器宣布犯人死亡。
16、就和医生一样,给你的生活按上一只听诊器,然后有意识地倾听自己对此刻周围情况怎么看。
17、我曾经有一次让我的秘书为我听诊,那是我在病房中和一位难缠的病人呆了五分钟,之后我就跑出来,说“噢,我需要一次急救。”
18、目的对左、右听诊三角进行解剖学观测,探讨纵隔手术的理想入路。
19、1819年发明听诊器后,改善并扩大了这种诊断方法,现在即使其它的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听诊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诊断方式。
20、她穿着绿色消毒服外面套了一件白色外套,脖子上围着听诊器“有事吗?”
21、我公司对你方的520型听诊器很感兴趣。
22、它可通过四周组织传递到胸壁,如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就可以听到。
23、这款3MLittmann电子听诊器3200放大患者的心跳声-扑通、扑通——并传输心跳数据到监测心脏异常的心扫描软件中。
24、听诊器比X射线和圆珠笔、《大众科学》以及诊所里绝大部分物件还要古老。
25、经由设在美国巴尔的摩的Jhpiego项目培训的助产士,经常随身携带装有血压计、听诊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管和消毒剂等基本器械的救护包。
26、Sara将听诊器放在Michael的胸前,叫他呼气、吸气。
27、结论纵隔手术入路经左听诊三角较好。
引证解释
⒈ 诊断病情的一种方法。用耳朵或听诊器来听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声音,以便进行诊断。
听诊的国语词典
一种医疗诊察的方法。用耳朵或听诊器来听取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搏动及呼吸声音,以诊断是否异常。
听诊的网络释义
听诊
听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釿 | 宜引 | 疑 | 眞A | 上聲 | 軫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gjinx/ngiin | ŋĭ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2) (形声。从言。诊断需要询问,故从言。本义:看病)
(3) 同本义
诊,候也。——《三苍》
诊,验也。——《通俗文》
诊其所疾。——《列子·力命》。释文:“候脉也。”
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仓传》
原诊以知政。——《汉书·艺文志》。注:“谓视其脉及色候也。”
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西厢记诸宫调》
(4) 。又如:诊验(察验病情);诊切(按切脉搏以诊知病情)
(5) 验看;辨别
匠石觉而诊其梦。——《庄子·人间世》。司马注:“占梦也。”
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后汉书》
(6) 整治
顶好把那个兔崽子也诊他一诊,给他点儿王法。——张天翼《反攻·脊背与奶子》
名词
(2) 症状
五藏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素问·风论》
听问其诊。——《素问·风论》。注:“谓可言之证。”
(3) 引申为情况,征兆
夫喜怒章于色诊,哀乐亦宜形于声音。——三国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