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

tīng zhěn qì [ting zhen qi]
繁体 聽診器
注音 ㄊ一ㄥ ㄓㄣˇ ㄑ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听诊用的器具。也叫听筒。

词语解释

  1. 听诊用的器具。也叫听筒。

引证解释

⒈ 听诊用的器具。也叫听筒。

听诊器的国语词典

一种医疗器材。中空橡皮软管,一端接喇叭口状物放置于欲听之处;另一端接分歧为二的金属硬管,置于双耳中,可将声音放大,而听取物体或人体内的声音。

听诊器的网络释义

听诊器

  •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 听诊器造句

    那是一幢二层土楼,里面空荡荡的,只有“老三件”——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表,还有少量的药品。
    死亡有多重意义。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叫“肌体死亡”;以神经末端和分子的活动为基准确定的,叫“代谢死亡”;最后是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社会性死亡”。托马斯·林奇。
    墨菲先生希望,未来该装置的功能还包括:一个数字听诊器来分析呼吸声,一个血肿扫描仪以寻找脑部出血点。
    “体温表,听诊器,旧血压计还漏气;室徒四壁冷凄凄,雨注雪飘风不避。
    广泛用于听诊器,氧气袋,防褥疮气垫,吸引器,气压止血带等医疗设备。
    因我公司最近正在寻找听诊器,笔形电筒及外科手术剪等相关附件的供货商。
    提起乡村卫生室,人们脑海中就会习惯性地浮现出简陋的房屋和陈旧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
    第一位神秘地报告说“我把药棉塞在他的听诊器里”。
    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
    血压检查包括用听诊器诊断和无液气压计监听。
    本厂是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医用听诊器和叩诊锤的企业。
    不到五分钟工夫,一名细高挑、扎马尾辫、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的女医生边打手机边走近了面包车。
    廖介绍完,朱莉用听诊器诊听孩子的肺部发现无杂音,心跳也正常。
    让我用听诊器听听你的胸部。
    但他们大多是中专以下学历,医学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多数医生仍靠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老三件”诊断病情,临床诊疗水平不高。
    但在心脏护理至儿科护理的专业领域中,核对表或许可以成为像听诊器那样的日常医疗必备物品。
    用听诊器听猫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也是很好的放松技巧。
    他的呼吸声很重,总是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上的怎样、我那可怕的小提琴课上的怎样,同时将听诊器冰冷的一头放在我的胸口。
    我站在角落里,摘掉我戴着的听诊器脱掉白大褂,静静地等待科迪给如斯进行体检。
    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先生,它是穿着飘动的医院白色外罩并拿着一支闪光听诊器的超人。

    汉字详情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
    zhěn [zhen]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WET
    仓颉: IVOHH
    四角: 38722

    详细解释

    动词

    (2) (形声。从言。诊断需要询问,故从言。本义:看病)

    (3) 同本义

    诊,候也。——《三苍》

    诊,验也。——《通俗文》

    诊其所疾。——《列子·力命》。释文:“候脉也。”

    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仓传》

    原诊以知政。——《汉书·艺文志》。注:“谓视其脉及色候也。”

    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西厢记诸宫调》

    (4) 。又如:诊验(察验病情);诊切(按切脉搏以诊知病情)

    (5) 验看;辨别

    匠石觉而诊其梦。——《庄子·人间世》。司马注:“占梦也。”

    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后汉书》

    (6) 整治

    顶好把那个兔崽子也诊他一诊,给他点儿王法。——张天翼《反攻·脊背与奶子》

    名词

    (2) 症状

    五藏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素问·风论》

    听问其诊。——《素问·风论》。注:“谓可言之证。”

    (3) 引申为情况,征兆

    夫喜怒章于色诊,哀乐亦宜形于声音。——三国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

    英文翻译

    examine patient, diagnos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2

    宋本广韵

    [q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D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RIKR
    四角: 666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冀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khiih/qyhk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