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

yín sòng [ yin song]
繁体 吟誦
注音 一ㄣˊ ㄙㄨ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吟诵 yínsòng

(1) 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吟诵诗篇
chant;recite

词语解释

  1. 泛指读书。

    《晋书·儒林传·徐苗》:“ 苗 少家贫,昼执鉏耒,夜则吟诵。”

  2. 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隋书·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主 尤爱雕虫,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四:“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高宗 亲书此联於幅纸,黏之殿壁……吟诵此联,凄然出涕。” 清 梅曾亮 《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 岳庵 虽家居,亦囊篋鳞杂,不能吟诵无事如曩时。”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它们﹞值得我们吟诵……首先是因为它们时时响彻着的那种可贵的主旅律。”

引证解释

⒈ 泛指读书。

《晋书·儒林传·徐苗》:“苗少家贫,昼执鉏耒,夜则吟诵。”

⒉ 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隋书·薛道衡传》:“江东雅好篇什, 陈主尤爱雕虫, 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李白《游太山》诗之四:“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高宗亲书此联於幅纸,黏之殿壁……吟诵此联,凄然出涕。”
清梅曾亮《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岳庵虽家居,亦囊篋鳞杂,不能吟诵无事如曩时。”
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它们﹞值得我们吟诵……首先是因为它们时时响彻着的那种可贵的主旅律。”

吟诵的国语词典

吟咏歌诵。

如:「吟诵诗词」。

吟诵的网络释义

吟诵

  • 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 吟诵造句

    老先生吟诵古诗时,常常吟得口吻生花,情趣无穷。
    当吟诵这些诗句时,我竟惊奇的发现,他们至今都没有停止那优美而典雅的生活。当我的灵魂与他们脉脉交流时,我发现,我竟有些手足无措了。
    在吟诵了一首首关于莲花第一次见到未做成菜的莲藕是在菜市上,再然后心痛。
    潮湿的风,对视的爱情,转经筒一圈一圈,是我随你真诚的吟诵,歌唱,让佛祖听到我最执着的誓言,一生一世,爱你。
    我站在窗前迎着清爽的晨风吟诵诗歌。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夜静极了,只有雨在不甘寂寞地吟诵。稀疏淅沥的雨,随风潜入夜,润心细无声。
    移动朗诵者是一个移动电话古兰经吟诵。
    院子里,一个嘶哑的女低音在吟诵赞美诗。
    奎尔普先生的确在吊嗓子,消愁解闷,但那是吟诵而不是唱歌。
    我国古代民间集体创作和文人个人创作与吟诵活动有密切关系。
    幽径边,紫罗兰的情愫难以招徕那无心的一瞥,只得吟诵着零乱的诗句喃喃责怨。
    儿童诗适合儿童倾听、吟诵和阅读。
    小溪一路弹着自己随性创作的曲子,非常动听,引得诗人为它吟诵。
    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天上吟诵。
    这信念被在幽暗中披荆斩棘,追寻自由的奴隶和解放者们低声吟诵。
    吟诵是即兴的,没有谱,但它应用的是昆腔和弋腔。
    暗暗吟诵这首词,觉得韵味悠长,能够流传千古未为不可。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大连汉声少年吟诵团北京展演获赞誉。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W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ROIN
    四角: 68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 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3)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4)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谓歌诵也。”

    (5) 又如:吟盐咏絮(对盐吟咏女子的赞词);吟月(对月吟诗);吟弄(吟唱;吟咏);吟呻(吟咏;推敲诗句);吟玩(吟咏玩赏);吟颂(讴吟歌诵);吟诗(吟诵诗歌);吟歌(吟咏歌唱);吟写(吟咏抒写)

    (6) 鸣,叫

    熊咆龙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又如:吟叫(鸣叫);吟吼(吼叫);吟鸟(善鸣的鸟);吟蛩(鸣叫着的蟋蟀);吟鸣(鸣叫);吟啸(呼啸;呼叫);吟虫(善鸣的虫)

    (8) 作诗,写诗;推敲字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9) 又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名词

    (1) 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song (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如:吟卷(诗册;诗稿);吟草(诗稿);吟轴(诗卷;诗册);吟笺(诗稿);吟集(诗集);《秦中吟》

    (2) 诗人 。如:吟肩(诗人的肩膀);吟骨(诗人的精神);吟客(诗人);吟堂(诗人的堂室,书斋);吟眸(诗人的视野);吟笔(诗人的笔);吟窗(诗人的居住的窗户);吟魂(诗人的灵魂)

    英文翻译

    sing, hum; recite; type of poetry

    方言集汇

    ◎ 粤语:jam4 nga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m2 [梅县腔] jim2 ngim2 [东莞腔] ngim2 [客英字典] ngim2 [台湾四县腔] ngi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m2 [陆丰腔] gnim3 [宝安腔] ng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ŋĭĕmngim/ngym
    sòng [song]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CE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NIB
    四角: 37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甬( 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 韩佥《答陈生书》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 。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名词

    诗篇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英文翻译

    recite, chant, repeat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