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哦

yín é [ yin e]
注音 一ㄣˊ ㄜˊ

词语释义

吟哦 yín’é

(1) 有节奏地诵读

曼声吟哦
recite;chant

(2)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执卷吟哦,搜索殊苦
驴上吟哦。——·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write poet;polish

词语解释

  1.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唐 李郢 《偶作》诗:“一杯正发吟哦兴,两盏还生去住愁。” 宋 张纲 《伤春》诗:“苦索吟哦成底急,且休拘束任吾真。” 元 张可久 《喜春来·永康驿中》曲:“荷盘敲雨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半篇诗景费吟哦。”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吟哦。”

  2. 有节奏地诵读。

    《宋史·儒林传八·何基》:“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浄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重湘 於灯下,将前诗吟哦了数遍。”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手里拿着一本唐诗,‘心不在焉’的只管往下吟哦。”

吟哦的国语词典

吟咏。

吟哦的网络释义

吟哦

  • 吟哦是汉语词汇,读音yín é,解释为有节奏地背诵、朗读。
  • 吟哦的翻译

    英语: to chant, to recite rhythmically, to polish verse
    德语: herunterleiern

    吟哦造句

    这种易读易懂的联句,颇受大众喜爱,常引得鬓斑翁妪驻足吟哦。
    时空的苍茫更加丰盈了一首首至远古而来的吟哦,这朵隐逸之花在岁月的深巷流光溢彩。
    故土不是有人酸不溜丢地吟哦什么“天地休生金……”。
    南宋临安城南的一座小村之中,一人正自低声吟哦,聊以自遣,所吟诵的,便是朱敦儒的这首《水龙吟》。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它还具有历史的厚重,一代天骄秦始皇在此登临送目、一代文豪苏东坡在此捻须吟哦。
    两千年前的屈原吟哦着“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抱石怀沙,投身汨罗,他苍哑悲咽的声调,一如这诗人的江水,不矜不伐,缓慢而又庄严。
    在东晋名利厚禄的泥淖里苦苦挣扎的陶潜,在仕途坎坷之中,选择逃离君主的苑囿,选择吟哦着《归去来兮辞》回归心灵的田园。
    这位曾出使金国吊祭微宗的名宦兼名儒,屈居祠宦之后,曾在武夷山一带吟哦著文,为武夷山理学名山增添了潇洒的一笔。
    生于末世,我们现在最大的遗憾是再也见识不到风雅的饭局。遥想当年前贤的文酒之会,选题限韵,焚香旋钟,才子们一挥而就,高声吟哦,各呈华藻,侑酒的诗妓给拔得头筹的公子喂上一口白斩鸡,那是何等的风光和风情。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吟哦;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声的叫喊,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体文来诉痛苦的。
    一夕,蹑足屏息窥之,见一少年,着青半臂,蓝绫衫,携一卷背月坐,摇首吟哦,若有馀味,殊不似为祟者。
    大雁兴奋得一路高声歌唱,低声吟哦,简直像小孩子,争抢着投入母亲怀抱。
    路边的蝴蝶花,不会招徕漫不经心的一瞥,只得把零乱的诗句低声吟哦。
    当论及当地人种稻的盛况时,乾嘉间的天津诗坛盟主康达夫心怡神悦地吟哦“葛沽围绕稻田多,更喜街心走泻河。
    灵纪公主媚眼如丝半闭半合,檀口微张发出勾魂荡魄的吟哦,玉臂粉腿紧紧缠绕身上男子,曲意迎合荡态十足。
    这也是湘妃竹的来历;刚才提到的那位屈大夫,被放逐在湖南,他写着传唱湘夫人的楚辞,反复吟哦着三湘四水的香草,最后怀沙跳进了汨罗江。
    钱先生竟无以应对,而对方则高声吟哦:饭蔬食饮水,曲肽而枕之,乐亦在矣。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W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ROIN
    四角: 68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 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3)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4)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谓歌诵也。”

    (5) 又如:吟盐咏絮(对盐吟咏女子的赞词);吟月(对月吟诗);吟弄(吟唱;吟咏);吟呻(吟咏;推敲诗句);吟玩(吟咏玩赏);吟颂(讴吟歌诵);吟诗(吟诵诗歌);吟歌(吟咏歌唱);吟写(吟咏抒写)

    (6) 鸣,叫

    熊咆龙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又如:吟叫(鸣叫);吟吼(吼叫);吟鸟(善鸣的鸟);吟蛩(鸣叫着的蟋蟀);吟鸣(鸣叫);吟啸(呼啸;呼叫);吟虫(善鸣的虫)

    (8) 作诗,写诗;推敲字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9) 又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名词

    (1) 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song (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如:吟卷(诗册;诗稿);吟草(诗稿);吟轴(诗卷;诗册);吟笺(诗稿);吟集(诗集);《秦中吟》

    (2) 诗人 。如:吟肩(诗人的肩膀);吟骨(诗人的精神);吟客(诗人);吟堂(诗人的堂室,书斋);吟眸(诗人的视野);吟笔(诗人的笔);吟窗(诗人的居住的窗户);吟魂(诗人的灵魂)

    英文翻译

    sing, hum; recite; type of poetry

    方言集汇

    ◎ 粤语:jam4 nga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m2 [梅县腔] jim2 ngim2 [东莞腔] ngim2 [客英字典] ngim2 [台湾四县腔] ngi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m2 [陆丰腔] gnim3 [宝安腔] ng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ŋĭĕmngim/ngym
    ó,ò,é [o,e]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TRT
    五行:
    仓颉: RHQI
    四角: 63050

    详细解释

    é

    名词

    (1) 吟咏

    日哦招隐诗,月诵归田赋。——宋· 梅尧臣《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2) 又如:哦吟(吟咏,吟诗)

    (1) 用以表示喜悦、惊异或强烈的感情

    (2) 另见 ó;ò

    ó

    叹词

    (1) 表示疑问、惊奇等

    哦!你就是来霞士。——《儒林外史》

    (2) 如:哦!会有这样的人?

    (3) 另见 é;ò

    ò

    叹词

    (1) 表示提醒 。如:哦,见了面要叫叔叔好!

    (2) 表示承诺、答应 。如:哦,我走了;哦,我一定好好总结总结

    (3) 另见 é;ó

    英文翻译

    oh? really? is that so?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o2 o4 o6
    ◎ 客家话:[梅县腔] ngo2 [海陆丰腔] ngo2 [客英字典] ngo2 [宝安腔] ngo2 [客语拼音字汇] ngo2 ngo3 [台湾四县腔] ngo2
    ◎ 潮州话:o7 , ng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何平聲開口一等ngaŋ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