闉扼

yīn è [ yin e]
注音 一ㄣ ㄜˋ

词语释义

1.谓马曲颈脱轭。扼,通"轭"。

词语解释

  1. 谓马曲颈脱轭。扼,通“ 軛 ”。

    《庄子·马蹄》:“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 伯乐 之罪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司马彪 曰:“闉扼,言曲颈於扼以抵突也。”

引证解释

⒈ 谓马曲颈脱轭。扼,通“軛”。

《庄子·马蹄》:“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 伯乐之罪也。”
王先谦集解引司马彪曰:“闉扼,言曲颈於扼以抵突也。”

闉扼的网络释义

闉扼

  • 闉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īn è,是谓马曲颈脱轭。
  • 汉字详情

    yīn [yin]
    部首: 808
    笔画: 17
    五笔: USFD
    仓颉: ANMWG
    四角: 77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瓮城(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的门

    闉,城曲重门也。——《说文》。徐锴系传:“若今门外壅城门也。”

    出其闉誾。——《诗·郑风·出其东门》

    (2) 又如:闉闍(瓮城的重门)

    (3) 瓮城或瓮城一带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南朝宋· 颜延之《登巴陵城楼》

    (4) 又如:闉隍(城池);闉池(干涸的城壕)

    (5) 城

    南则颓闉废郭。——清· 陈梦雷《又与徐健庵书》

    (6) 又如:闉市(城市)

    动词

    (1) 屈曲

    闉,曲也。——《字汇补》

    闉跂支离无脤。——《庄子·德充符》。司马注:“曲也。”

    (2) 又如:闉扼(马曲颈脱轭);闉跂(脚卷曲,脚尖点地走路)

    (3) 通“堙”。堵塞

    以共闉圹之蜃。——《周礼·地官下》

    而相为斥闉之要遮者。——《淮南子·兵略》

    求闉池者,以火与争鼓闉。——《墨子》

    (4) 又如:闉厄(阻塞、艰难)

    英文翻译

    curved, bent; a curved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n1 ren1 [宝安腔] jin1 jen1 [客英字典] jin1 je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宋本广韵

    è [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DBN
    五行:
    仓颉: QMS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2) 同本义

    搤,捉也。——《说文》

    力扼虎,射命中。——《汉书·李陵传》

    搤其喉而不得进。——《后汉书·荀彧传》

    不搤其亢。——《汉书·娄敬传》

    搤熊罴。——《汉书·扬雄传》

    搤,持也。——《广雅·释诂三》

    (3) 又如:扼虎(用双手掐住猛虎);扼吭拊背(本指控制咽喉。引申为扼制要冲之意);扼襟(握持衣服的襟领。引申为控制要害,掌握要领);扼臂(手臂)

    (4) 扼守;据守 。如:扼险(控制要害);扼据(控制);

    (5) 阻碍,堵住

    因而搤之可也。——《庄子》。又如:扼昧(暗中加害);扼塞(阻塞);扼隘(堵住要隘);扼吭(气逆于喉)

    英文翻译

    grasp, clutch; choke, stra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k1 ak1
    ◎ 客家话:[梅县腔] ak7 nak8 nak7 [海陆丰腔] ak7 [客英字典] ak7 [东莞腔] nga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台湾四县腔] ak7 [沙头角腔] ak7 [宝安腔] ak7
    ◎ 潮州话: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qrek/aekʔ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