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老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传说中吹笛于 君山 的老仙人。
洞庭 贾客 吕乡筠 ,春夜泊舟 君山 侧,饮酒吹笛于月下。忽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 君山 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欲呼 君山老父 ,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吹笛于君山的老仙人。 洞庭贾客吕乡筠,春夜泊舟君山侧,饮酒吹笛于月下。忽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君山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
引明高启《青丘子歌》:“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动词
(1) 主宰、统治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宝安腔] gi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君 | 舉云 | 見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kĭuən | kyon/kiu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山 | 所閒 | 生 | 山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ʃæn | sren/shaen |
详细解释
fǔ
名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动词
(1) 通“捕”(
)。捕捉,捉拿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fù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动词
(1) 行为像个父亲 。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宝安腔] fu3 [海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客英字典]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甫 | 方矩 | 幫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x/piuu | p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