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míng zhù [ ming zhu]
注音 ㄇ一ㄥˊ ㄓ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名著 míngzhù

(1) 即杰作,最值得推崇的作品,尤指文学、艺术或音乐作品

根据名著改编的剧本不计其数
famous book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有价值的出名著作:文学~。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作为一名著名作家,他的新书令人失望。
2、这位老妇人刻苦练习绘画,她现在是一名著名画家了。
3、他们期望把他们对波兰散文和诗歌名著的热爱,灌输给普通的波兰人民。
4、当我思考这些问题时我想起了奥韦斯1984年的名著。
5、范维尔称,有这么多人服侍,而且每天上午只需上两小时的数学和名著课,所以达尔文有充足的时间来社交和自学。
6、他的名著《自助;附有关于品德和坚持不懈的图例》于1859年在英国出版。
7、问题的关键是:卡尔·马克思是否愿意将他的名著当作娱乐佳肴供奉给中国新兴的布尔乔亚。
8、我的第一个客人“清晰的梦”不是一个名著,但是你能在“清晰的梦”和“怎么变成一个积极的早起者”的区别。
9、例如,较富有的人往往不太会光顾公共图书馆,但他们可能更喜爱阅读文学名著。
10、说得简单一点,图书馆可能有数千册志怪小说供外借但却没能收藏多少册文学名著。
11、叶匡正写到,重新解读名著不应该改变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12、你喜欢读经典名著,还是畅销小说?
13、经历了患有神经分裂症的母亲带来的伤痛和错位的成长过程,她很乐意将这些名著拿在手中。
14、同样地,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可能更喜爱阅读志怪小说而不爱读文学名著。
15、戴眼镜的同学从古典文学课上知道了古典名著的分类.
16、据报载,为避免冒犯残疾人,英国一家演出公司从改编自经典名著的《巴黎圣母院的驼背》的剧名中去掉了“驼背”一词。
17、这些年轻人在这部重拍名著中的表现如何?
18、娜塔莉·波特曼已经辞演了即将开拍的根据艾米丽·勃朗特名著改编的电影《呼啸山庄》。
19、我听说中国有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20、在前一项调查中,大多数受访对象称他们较为偏爱的阅读材料是文学名著。
21、这两部小说当然是西欧文学名著中的经典。
22、他曾专程前往瑞士去拜访了埃德加.斯诺。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他同毛泽东及其在延安的革命支持者交往的独特经历。
23、不,为什么你会认为读名著是浪费时间呢?
24、也可能增加年轻人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偶像效果”可能奏效。
25、这个概念在美国已经被使用,许多经典名著被配上了音效。
26、很多人相信,当年若奥斯汀完成此书,那无疑又会是一部经典名著。

名著的国语词典

有名的著作。如:「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名著。」也作「名作」。

名著的网络释义

名著

  •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 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 名著的翻译

    英语: masterpiece
    德语: berühmtes Buch, berühmtes Werk (S)​, Meisterwerk (S)​
    法语: chef-d'oeuvre, ouvrage réputé

    名著造句

    张老师酷爱文学,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对《简爱》这部世界名著,我只了解一个大致的内容。
    这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
    闻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升素养。
    他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
    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只是,又能够提升素养。
    我和书的情深已不可断,从漫画书到故事书,再到名著,这段经历,我永远也忘不了。
    一部名著的原稿,落到不学无术的人手里,这真是明珠暗投了。
    这部外国名著我已经通读过两遍了。
    爸爸许诺春节后给我买一套四大名著。
    所有的名著都可以教育孩子。我想还是先读一些中国古代的小故事。
    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可以感悟人生。
    我喜欢看动画片。当某个名著或童话里的人物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时,他们总是能带给我轻松与快乐。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让人百读不厌。
    商务影印了《四部丛刊》,中华书局跟进《四部备要》,世界书局则出版《国学名著丛刊》。
    多接近经典名著,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最经济的时间收取最大的效益。
    大师在三十岁前学完了显宗经典名著大论。
    过于低廉的处理价无异于实送虚卖,实在对不住这些名著本身拥有的价值,但我却因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完成单子上的各项任务的最好方法是给每项工作留出一个专门的时间。作为一名著名的色彩顾问,苏珊娜?凯吉尔生前曾为许多知名人士设计房间和个人服装。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zhù,zhuó,zhe [zhu,zhuo,zhe]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FTJ
    姓名学:
    仓颉: TJKA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zhù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2)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动词

    (1) 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 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

    华林部独著。

    (3) 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4) 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6) 画图

    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7) 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8) 登记,记载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9) 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10) 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1) 建立;引申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12) 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名词

    (1) 作品 。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 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zhuó

    暂无详细释义

    zhe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manifest; (Cant.) to wear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zoek6 zy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5
    ◎ 潮州话: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