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míng shèng gǔ jì [ming sheng gu ji]
繁体 名勝古蹟
注音 ㄇ一ㄥˊ ㄕㄥˋ ㄍㄨˇ ㄐ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成语用法

名胜古迹联合式;作宾语;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名胜古迹的国语词典

风景优美或有古文物遗迹的地方。也作「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的网络释义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 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里最直观的文化现象恐怕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碑刻和楹联了。
  • 名胜古迹的翻译

    日语: 名勝古跡(こせき)
    俄语: достопримечáтельности и пáмятники старины

    名胜古迹造句

    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祖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北京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中国是个有古老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
    我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北京是一座古城,有许多名胜古迹。
    这里的名胜古迹令游人流连忘返。
    暑假,爸爸带我到泰山游览风光景物,观赏名胜古迹。
    别人名字记住。君不见,在名胜古迹的墙壁或者大树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名其中大部分是游客自己刻上的。
    这处微缩景观将中华大地的名胜古迹尽收其中,可谓具体而微。
    暑假时爸爸带我到北京旅游,饱览了首都的名胜古迹。
    这位向导说起马来西亚的名胜古迹,便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
    导游说的话可多了。主要是介绍所去地方的人文风景,名胜古迹。好吃的及住所。
    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
    这位导游小姐热情礼貌,笑容可掬,向我们一一介绍这些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
    我国有很多名胜古迹。
    你想学习就去导游的学校,必须懂得历史地理了解名胜古迹。
    四川的名胜古迹很多。
    我的家乡除了风景如画、环境优美外,神秘的三星堆、古老的庞统祠、文化悠久的孔庙、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故里、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石刻艺术墙等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了很多很多中外游客来德阳观光、游览。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shèng,shēng [sheng,sheng]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T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HQM
    四角: 75210

    详细解释

    shèng

    动词

    (1) (形声。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 同本义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6) 胜过;超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8)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9) 克制;制服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10)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11) 通“升”。上升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词

    (1) 特指名胜古迹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胜迹

    (3) 通“升”。容积单位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4) 古代妇女首饰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5) 又如:蓬发戴胜

    (6) 姓

    形容词

    (1) 胜利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3) 非常美好;美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4)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副词

    尽;完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s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victory; excel, be better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sengsieŋ
    [g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old, classic,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ox/kuuku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