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ming shan da chuan]
注音 ㄇ一ㄥˊ ㄕㄢ ㄉㄚˋ ㄔㄨㄢ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名山大川 míngshān-dàchuān

(1) 颇具名胜的大山以及闻名的江河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礼记》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成语辨析

川;不能写作“州”。

成语用法

名山大川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大山大河。

《书·武成》:“所过名山大川。”
孔传:“名山, 华岳 ;大川, 河。”
《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要学太史公读书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
碧野《富春江畔》:“一个国家的庄严美丽,不仅仅是出自她的大自然风貌,诸如名山大川,物产丰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文化的辉煌,并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的自豪和人民高尚的情操。”

名山大川的国语词典

著名的高山与河流。

名山大川的网络释义

名山大川

  • 名山大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shān dà chuān,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 名山大川的翻译

    英语: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法语: célèbres montagnes et grandes rivières
    日语: 有名な山と川

    名山大川造句

    就这样每逢小长假,跟母亲一起走在这繁荣的大北京,她经不住长途颠簸,他们要求的不是名山大川,他们在乎的就是一份心情,其实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做子女的稍一用心父母就会健康快乐。
    我想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可是没有钱。
    李白一生专爱去名山大川游历。
    他怀着一腔炽热之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中国的名山大川举不胜举。
    走遍赤县神州,浏览过无数名山大川,我觉得还是自己的家乡好。
    繁重的工作使他身体状况不好,他决心请假去游览名山大川,休养身体。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名山大川气势磅礴气壮山河水明如镜目不暇接雄伟壮观烟雾弥漫。
    殷实的家庭,丰裕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群书,熟知儒家经典。
    好茶者希望到达景区后,伴着名山大川、绿荫碧水,布置一茶席,享受其中的乐趣。
    祖国述怀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
    话说须菩提去游历,访遍名山大川,也收集到不少绝根后世的天材地宝。
    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神山》古代艺术展览由《名山大川》、《园林幽居》、《仙山楼阁》三部分组成,-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暑假终于到啦,满足一下自己吧!睡到日上三竿,吃遍九州大餐,邀约亲朋友伴,访遍名山大川!彻底的放松休闲,快乐度过假日的每一天!
    应城没有名山大川,此处山水却无比精粹富贵,堪称宝山灵泉;这地方厚重博大,百姓聪悟达观,全赖宝山灵泉的滋养。
    迈开坚实的脚步,游览名山大川;登上快乐的船儿,游遍江河湖海。世界旅游日,让我们带着心灵出发,去丰富生活,增长视野,成为快乐幸福的一代!
    因商而遍游名山大川,天南地北,足迹所至,每有题咏,寄情山水,沉酣古迹,自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dà,dài [da,dai]
    部首: 308
    笔画: 3
    五笔: DDD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
    四角: 40800

    详细解释

    dài

    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英文翻译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dʰɑidad/day
    chuān [chuan]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KTH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L
    四角: 22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形容词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如:川丸子

    英文翻译

    stream, river; flow; boi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n1 [海陆丰腔] chon1 [梅县腔] chon1 [东莞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穿昌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tɕʰĭwɛnchjyen/tc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