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惊叹。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观者叹骇,服其权智。”《新唐书·郭元振传》:“﹝ 郭震 ﹞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叹骇。” 宋 叶适 《陈彦群墓铭》:“异日,州将荐 君高 等,读其书,遒如素讲,往往加以新意出人上,始大叹骇。”
赞叹骇异。
唐 沉既济 《任氏传》:“众君子闻 任氏 之事,共深嘆骇,因请 既济 传之,以志异云。”《新唐书·郭震传》:“十六,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嘆骇。”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之一:“示及诗篇,壮丽俊伟,乃能至此,良以嘆骇也,輒留巾匭,永以为玩。”
引证解释
⒈ 惊叹。
引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观者叹骇,服其权智。”
《新唐书·郭元振传》:“﹝郭震﹞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等叹骇。”
宋叶适《陈彦群墓铭》:“异日,州将荐君高等,读其书,遒如素讲,往往加以新意出人上,始大叹骇。”
赞叹骇异。 唐沉既济《任氏传》:“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嘆骇,因请既济传之,以志异云。”
《新唐书·郭震传》:“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等嘆骇。”
宋王安石《与郭祥正太傅书》之一:“示及诗篇,壮丽俊伟,乃能至此,良以嘆骇也,輒留巾匭,永以为玩。”
叹骇的网络释义
叹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 同本义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4) 赞叹,赞美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6) 吟诵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7) 又如:叹诵(吟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a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