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词

tàn cí [ tan ci]
繁体 嘆詞
注音 ㄊㄢˋ ㄘˊ

词语释义

叹词 tàncí

(1) 表示强烈感情以及应答、招呼的词,即感叹词

interjection;exclamation

词语解释

  1. 亦作“ 叹辞 ”。慨叹之词。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崔署》:“ 署 诗多叹词要妙,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诗·周颂·武》“於皇武王,无竞维烈” 宋 朱熹 集传:“於,叹辞。”

  2. 即感叹词。词类之一。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表示招呼、应答的词。如:啊,哎,哟,嗯,喂。如:啊,哎,哟,嗯,喂。

  3. 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招呼、应答的词。如:嗟乎、呜呼、噫、啊、哎、哟、哼、嗯、喂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叹辞”。慨叹之词。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崔署》:“署诗多叹词要妙,清意悲凉。

《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诗·周颂·武》“於皇武王,无竞维烈” 宋朱熹集传:“於,叹辞。”

⒉ 即感叹词。词类之一。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表示招呼、应答的词。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招呼、应答的词。

如:啊,哎,哟,嗯,喂。
如:啊,哎,哟,嗯,喂。
如:嗟乎、呜呼、噫、啊、哎、哟、哼、嗯、喂等。

叹词的国语词典

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或感叹的词,常独立而附于语句前或后。如啊、唉、哼、喂等。

叹词的网络释义

叹词

  • 叹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an ci,为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我们常用的叹词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等等。
  • 叹词造句

    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
    也许这个朋友还用了一些感叹词和涂鸦使得贺卡看上去更有趣。
    “天哪!”和“哎哟”都是感叹词。
    此时,多少名词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称呼;此时,多少动词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敬仰;此时,多少形容词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羡慕;此时,多少感叹词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称赞。祝参军快乐!
    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对汉英语感叹词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英语中的感叹词该怎么用呢?
    除了感叹词与语尾助词外,情绪的描述或表达亦可透过描述性的情绪词汇。
    叹词在口语中是相当活跃的词类。
    但在所有的语言中只有很少的感叹词,这就使得这一理论遭到质疑。
    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刀钝人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大多数从早期流传下来的感叹词。
    他的话语中从来没有感叹词。
    在蒙语里“霍日嘿”再平凡不过了,它是蒙古族女人的一句感叹词,就是这样一句平凡的词,常常能把我的眼泪惹出来。
    表达的范围从轻微到强烈,从感叹词和宣誓到诅咒和脏话。
    本册谈到基本文法概念,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感叹词、标点符号与大写。
    笑叹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这些新的发现主要表现在:第一,女性使用的感叹词在数量并不比男性多。
    尽管根据上面的规则,你可以使用一些朋友的名字,感叹词或者类似的命名,这些对提高你程序的可读性毫无帮助。
    与此相对,日语感叹词不用汉字,全部用假名记录;辅音开头的远比汉语多,多音节的占优势;日语的叹词使用甚至有性别之分。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

    汉字详情

    tàn [tan]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CY
    五行:
    吉凶:
    仓颉: RE
    四角: 67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 同本义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4) 赞叹,赞美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6) 吟诵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7) 又如:叹诵(吟诵)

    英文翻译

    sigh,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3

    宋本广韵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